“中国需求”与“中国制造”为何产生不了“中国价格”
大宗商品交易重在提升质量
大宗商品作为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处于产业链上游,其供需状况和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相比,优势又在于便捷安全、节约成本、避免纠纷、提高效率。有利于形成统一权威的价格信息,服务于国民经济。
2004年以来,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数量和交易数额呈现几何级增长的趋势,仅在2010年受国家政策高压调控的影响,增长有所放缓。
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扬的2011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2011年交易市场数量增加了92家。2012年,由于监管层对交易市场整顿的力度不断加大,交易市场数量增长明显放缓,全年仅增加了14家。另外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定位错误、法律法规缺失、执行混乱、投资主体鱼龙混杂,行业并没有得到健康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审批将非常困难,交易市场数量将只减不增。从政策方面来看,监管层倾向于只留下100家左右的交易场所,且大部分属于产权、股权类交易市场,这意味着大部分市场将面临裁撤、合并的境况,一些比较有竞争特色的交易市场不排除被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收编为OTC市场分部的可能。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