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与“中国制造”为何产生不了“中国价格”
“两头在外”导致中国需求与中国制造失灵
“两头在外”是中国制造业的标签,原料以及销售市场在国外,加工生产在国内,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科技的制高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对外依存度正负比为6:4,对外依存度为负(即不存在进口依存)的产品数占了4成;依存度小于10%的占了近六成;对外依存度处于危险临界点临界点(30%)及以上的占了28.08%。
大宗商品中,对外依存度在前十的产品主要有:棕榈油、大豆、天然橡胶、硫磺、乙二醇、ABS、原油、铝土矿、氯化钾、燃料油。其中能源石化领域包揽了60%;但依存度最高的出现在农副行业,棕榈油对外依存度达到100%。
2012年中国前十位对外依存度大宗商品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产业对中上游原材料依存度较高,不利产业链发展。中游仍有部分产品依赖进口,国内产业链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价量基本平衡,钢铁、能源稳居依存总量及价值总量排行前两名。
另外,2010年我国就已稳坐着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工信部统计的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制造业产出规模约占世界的20%。
然而“中国制造”与“中国需求”并未产生“中国价格”,中国买什么就涨什么,卖什么就跌什么,实体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上遭受重创。
欲取中国价格必先拿下金融定价权
目前,大多数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集中在欧美国家手中,全球已经形成了CBOT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和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能源为主的几大商品定价中心,它们决定着世界上主要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
而我国又是资源性商品进出口贸易大国,煤炭、铁矿石、铜铁、肥料进口以及焦炭、锑、钨、萤石、稀土出口均居世界首位,原油进口也刚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未来中国要保持7%以上的GDP增长速度,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必然会上涨,从而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011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国钢铁企业多承担了两千多亿元的进口成本。
美国人最怕的是中国人跟他们要定价权,然而中国要发展,必须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掌握定价权又需要发展大宗电子商品的电子化交易。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