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谁来种地”与土地改革破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以14个字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
一号文件:“谁来种地”与土地改革破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监测信息,一号文件主要提出了以下重要内容:
◆ 《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 《意见》首次明确“家庭农场”概念,并提出要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予以政策扶持。
◆ 《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将对工商企业进行有区别的监管,避免工商企业挤占农民就业空间,带来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
◆ 《意见》还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也为中国农村政策的下一步走向埋下伏笔,为将来的土地流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以及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创造条件。
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透露出了中国政府下一步农村工作的思路,即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营体制进行进一步改革,更加注重组织化生产。目前来看,中国的国土和人口结构决定了农业不可能走欧美的大规模生产路线,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小农经营模式才是中国农业可行的出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发达的合作组织,为农业、农民提供金融、市场、咨询、科技等公共服务,这也是中国政府推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从已披露的信息看,笔者认为,有两个命题破题直接关乎中国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命脉。
图表1:关乎中国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两大命题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本下乡”如何保证农民与资本双赢?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有利于利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的资金、科技和装备投入,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
农村“空心”与经济“空壳”是当下农村的现实,因为资本都在城里,农民继续留在乡里挣不到钱,生活在乡里看不到发展前途,只好逃离乡村外出打工。由此,“资本下乡”不但正当其时,也更是农村的发展契机。
资本下乡的目的是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建设现代农业。比如建设“家庭农场”就是资本下乡的一个好出处。建设“家庭农场”也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鼓励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家庭农场”,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适宜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建成休闲式现代农场,现实城乡互动,增进城乡互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