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财政投资能否扭转经济下行大势?
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带有几分戏谑,更有几分无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总能给我们几分信心,至少2012年二季度的GDP还保持了7.8%的增速,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与2009年最艰难的时期基本持平,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情况似乎并不是那么乐观。
数据显示,2012年1-8月,我国国家财政收入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超过2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为7.06万亿元,同比增长8.9%,与2011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20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的增速的大幅下降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也直接说明了我国征税税基的缩小、企业盈利状况恶化。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盈利状况恶化必定是经济下滑的先兆。于是就有更多的人寄希望于如2009年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以投资来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避免经济的衰退。但现实允许你这么做吗?
不可否认,投资对我国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09年的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90%。但是从1978年以来的GDP/FAI的比值来看,其GDP/FAI的比值逐年下降。近三年来,其比值一直在1.5左右徘徊,2011年为1.49,这充分说明我国投资效率低下,已经接近投入多少产出多少的地步。
显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再次启动财政政策,期望以投资带动经济发展,其效果值得怀疑,即使说其饮鸩止渴也不为过,因为2009年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在2012年已经充分显现出来,水泥、建材等行业的价格持续下跌就是最好的明证。然而,9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的轨道交通项目,似乎又要说明政府财政刺激经济的决心。
同时,从不同细分行业的投资效率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资效率近几年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和2010年其GDP/FAI的比值分别为0.66和0.63,说明行业的投资效率极低,投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再推出交通等相关项目,绝对的浪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定会对GDP增长起到很好的效果——毕竟砸一条马路和修一条马路都要算GDP,但效率为零,甚至还可能是负。因此,在投资效率极低的情况下,还寄希望于财政政策救市是没有出路的,唯有出台政策真正意义上的拉动内需才是上策。
从1998年以来出台的众多拉动内需的政策都没有真正意义上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甚至使得内需市场更加萎靡。按支出法计算,1998年居民消费/GDP的比值为45.33%,2011年其值为34.94%,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还多,而在1998-2011年间,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居民消费所占的比重却在持续下滑,典型地反映出我国居民有钱不敢花的现象。
前瞻产业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小组分析认为,投资效率低和消费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面临的困境,再以投资带动消费的发展思路显然是没有可取性的,要使经济挣脱下滑的趋势,唯有靠消费带动投资、进而带动我国经济走出下滑通道才是上策。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