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
感谢您的提问。
成本、价格、购书习惯导致贝塔斯曼“水土不服”
贝塔斯曼自1995年进入中国,贝塔斯曼进入中国初期,人们的购书渠道相当单一,从而使其在中国具有一定市场。但是随着中国图书市场发展,图书种类不断增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购书渠道更加便捷,中国市场网络图书销售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使得贝塔斯曼无法适应中国21世纪图书连锁市场变化。我国图书版权意识还有待发展,使得盗版书籍较多,价格较低,使得高价的正版书籍受到挤压。
中国市场网络图书销售增长和竞争加剧,而贝塔斯曼中国经营方式没有适时调整
进入中国13年以来,贝塔斯曼一直照搬“德国标准”,并未针对中国市场作出相应调整,无法跟上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当时,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迅猛发展,使得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大受挤压,网上购书已成为当时很多年轻人购书的第一选择,其最大的便利就是便捷和便宜。网络书店价格低于实体书店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出版社所给折扣的不同。一般传统书店采用的是代销模式,卖不掉的书可以退还给出版社,因此出版社给的批发折扣较少,相应的书店零售价格就较高。网络书店采用包销模式,批量大,因此能够从出版社获得很低的折扣,在与传统书店的价格战中就赢得了先机。再加上越来越便捷的物流网络,免去了去书店购买的成本与精力。
整体而言,贝塔斯曼在中国投资失败主要是对于中国本土市场的不够了解,没有进行本土化改良。贝塔斯曼没有根据中国市场制定明确的品牌定位和诉求,未能准确把握中国消费者购书心理与模式,对中国图书消费者的偏好不够了解;忽略了网络销售以及物流体系等。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