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一:传统文化认同提升,传统文化复兴运动助推。
汉服在历史传承上出现过断代,而现代汉服作为一种民族服装的象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人们对民族身份“寻根”的需要,也逐步构建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017年国务院宣布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近几年,国家也在不断加大传统文化推行力度。无论是汉服热还是国学热,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汉民族的复兴。弘扬汉服文化、传承华夏文化是国人的使命。
其二:设计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需求。
汉服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民族性格、审美情趣、民俗文化的系统折射。而媒体对汉服复兴的报道,更多是侧重于传统节日或礼仪活动,因此常给人以汉服好看但不实用的印象。
但实际上现代汉服经过改良,有大量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款式,如上衣下裤,可以做到与现代常服同样清爽、简便又不失传统韵味,更加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及需求。
其三:网络、电视、网游等媒介传播,吸引了追求个性化的年轻群体。
很多人是从电视上开始了解中国的传统服饰的,当中数影视剧力量强大。近几年国产仙侠剧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现代汉服作为演员服装也更为讲究,也因此收割了很多流量,潜移默化影响着更多年轻群体的审美。
随着古装热播剧、古风网游的盛行,穿汉服在年轻人中渐成风潮。不少网红穿着汉服拍短视频、直播,在抖音、B站等平台的推波助澜下,汉服这个“小众爱好”正急速膨胀,吸引追求个性化的年轻群体跟风模仿。
其四:“同袍”社群助推汉服文化风潮。
网络上,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或者“袍子”。“同袍”一词,意为挚友,来自《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 “同袍”们大都喜欢传统文化,并且主张用汉服来作为他们最为重要的群体认同的符号。他们还展开了各类具体实践,如“汉服文化节”、“带着汉服去旅行”等活动,促使汉服文化日益形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其五:汉服产业化推进“汉服热”步伐。
随着汉服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和喜爱,汉服制衣业及周边产业链也在近几年内迅速崛起,带来了不少商机。据央视消息,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200万,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未来,随着汉服曝光率的增加,相信汉服市场也会迎来较快发展和资本的垂青。汉服产业化作为汉服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汉服热度或将持续走高。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