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
全国中欧班列基本实现“去4回3”
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中欧班列通道不仅连通欧洲及沿线国家,也连通东亚、东南亚及其他地区;不仅是铁路通道,也是多式联运走廊。
目前,中欧班列铺划了西中东三条通道:
——西通道。一是由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途经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通达欧洲其他各国。二是由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或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进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保加利亚等国,通达欧洲各国。三是由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与规划中的中吉乌铁路等连接,通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
——中通道。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途经蒙古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通达欧洲各国。
——东通道。由内蒙古满洲里(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出境,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通达欧洲各国。
中欧班列运行线分为中欧班列直达线和中欧班列中转线。中欧班列直达线是指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沿海重要港口节点与国外城市之间开行的点对点班列线;中欧班列中转线是指经主要铁路枢纽节点集结本地区及其他城市零散货源开行的班列线。
图表1:中欧铁路通道规划图
2018年,中欧班列共开行6363列,同比增长73%。其中返程班列2690列,同比增长111%。累计开行超过12000列,提前两年实现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年开行5000列”目标。
目前中国境内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达到59个,可到达欧洲15个国家的49个城市,回程班列数量与去程班列的占比已达到72%,基本实现“去4回3”,重箱率、计划兑现率等质量指标也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图表2:2011-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情况(单位:列,%)
新疆开行列数和运输数量不断创造新
2016年,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开行班列135列;2017年开行710列;2018年开行1002列;截至2019年5月,2019年开行355列。目前,由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始发的中欧班列线路已达21条,通达中亚和欧洲19个国家的26个城市,货物拓展至200多个品类。
图表3:2014-2019年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开行量增长情况(单位:列)
中欧班列在新疆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的作用
(1)有力支撑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
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乌鲁木齐陆港区“四场站、四园区、四中心”建设得到极大支持,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初步建成,吸引了百世物流、克明面业等国内外40余家知名商贸物流、跨境电商企业落地入驻,推动了新疆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率先在全国创新发展。国际陆港区“集货、建园、聚产业”的规划蓝图日益清晰,各种要素加速集聚,承载、集聚、引领、带动的综合功能日益显现,有力推动了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2)大力推动了商贸物流业发展
中欧班列“点对点”的服务持续发力,极大缩短了运输时效,从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开行的中欧班列48小时可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72小时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8天抵达俄罗斯,16天抵达荷兰,19天抵达意大利,比传统海运节省10多天。为提高班列运行效率,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明确装车、短驳运输、报关报检等作业时限,将集装箱班列换装时间控制在6小时内,整列班列换装时间控制在30小时内,场站作业时间减缩一半,由72小时压缩至36小时内。乌鲁木齐海关对国际货运班列采用“限时服务”、“365天24小时预约通关”、“绿色通道”等方式,确保国际班列抵达口岸后转关申报单审核、核注、放行手续半个小时内办结,口岸通关手续4个小时内完成。阿拉山口海关研发出“中欧班列快速核放系统”,做到货物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了始发站海关和口岸对班列货物“一次申报、信息互通、执法互认、有效监管”,极大提高了中欧班列口岸通关放行速度。
(3)推动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
经过几年的发展,从起步到大量货物集结,再到建成双向物流大通道,集结中心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实现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形成了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与疆内外200余家进出口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揽货联盟,设计全程物流方案,提供转运、分拨、仓储等物流增值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物流需求,推动“集拼集运”班列常态化开行,为外向型中小企业“走出去”搭建起了物流集结服务平台,辐射上海、浙江、重庆、北京、广东等10余个省市,实现疆内外货源快速聚集,货物品类不断丰富,助力新疆从通道经济向区域枢纽物流中心转变。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