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
2019年6月中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自2019年6月13日起对双面光伏组件授予201关税条款的豁免权,免于征收25%的额外关税。
2017年,美国光伏企业Suniva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了针对进口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全球保障措施调查申请。经过多轮的调查与听证,根据USTR提交的报告,2018年1月特朗普决定基于201法案,对全球进口光伏电池片和组件征收首年30%,逐年递减5%的惩罚性关税,但每年将有2.5GW的进口电池片或组件拥有豁免权。201法案通过关税和配额措施来限制光伏产品进口,进而保护美国本土光伏产业,是具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救济措施。
图表1:美国201条款保障性关税和免税配额(单位:%,GW)
资料来源:USTR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豁免消息出来后,分析普遍认为,除个别供应商外,这项税收豁免的受益方主要是中国公司,其中隆基、英利和晶科三家公司的市场规模位居前列。一些美国媒体将其形容为"双面板技术打败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如何?
为什么双面组件能够在此次关税豁免中受到USTR的特别对待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光伏产业发展如何。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最新数据,2018年全球新增并网光伏装机量94.3GW,2018年全球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171GW,太阳能新增装机量占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一半以上,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的1/3左右。光伏发电从2013年的135.76GW,逐步增长到2017年的386.11GW,再飞跃到2018年的480.36GW,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3.5倍的增长。增长速度惊人。
图表2:2010-2018年全球新增及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单位:GW)
资料来源:IRENA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装机王者
根据IREN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的光伏装机前十名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墨西哥、韩国、土耳其、荷兰,中国更是以45GW的新增光伏装机量和176.1GW的累计光伏装机量遥遥领先。自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连续六年稳居全球第一,并于2017年超过了全球新增装机量的50%。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44.1GW,较上年虽有所下降,但仍排在全球第一。
图表3:2018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前十国家(单位:GW)
资料来源:IRENA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4:2013-2018年中国新增和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单位:GW)
注:IRENA与国家能源局统计口径有少量差别,因此数据有细微出入。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光伏产业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从上述数据来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光伏产业大国。自光伏发电技术产生以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几经曲折,目前已经形成成熟且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领先优势的新兴产业之一。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2019年年会上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超过25万吨,全球占比超58%;硅片产量达到109.2GW,全球占比超85%;电池片产量约为87.2GW,全球占比近70%;组件产量约85.7GW,同比增长14.3%,全球占比超70%。
图表5:中国光伏全产业链在全球的地位(单位:%,家)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多晶硅产量领先
2018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受光伏市场影响,产量近20年来呈首次下滑态势,仅为43万吨,同比下降2.7%,但电子级多晶硅受半导体硅片价格上涨所影响,市场需求较为紧俏,产量同比增幅达到10%以上。我国多晶硅开工企业约19家,产能为27万吨,产量约为25.3万吨,同比增长4.5%,进口量约为12万吨。
图表6:2013-2018年全球及中国多晶硅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产业链中游来看:光伏组件产量仍然增长
2018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继续增长至120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82GW,同比增长逾9%,出口量在40GW左右,占比约为50%,同比增长近27%。受531新政影响,行业分化较为显著,领先企业产能利用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出货量仍保持增长态势,但中小企业组件企业下半年产能利用率多在50%以下。
图表7:2013-2018年全球及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单位:GW)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光伏企业实力:全球光伏企业20强中国强势占16席
从企业实力来看,在"2018全球光伏企业20强(综合类)"排行榜中总共出现了16家中国企业的身影,数量较上年增加2家。其中,协鑫集团有限公司凭借2017年高达62.03亿美元的营业蝉联冠军,偕同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和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占据榜单前三甲。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9.18亿美元、39.13亿美元,晶科能源以微弱优势居第二。
图表8:2018年全球光伏企业TOP20(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365光伏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产业规模强势领先 技术也不落下
光伏产业的关键环节是推广应用,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近年来,中国骨干光伏企业不断加大工艺研发和技术改进投入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进步。从全球光伏组件头部制造商的专利来看,2018年仅专利总数前两家就占整个专利数的一半比重,头部聚集效应明显。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TOP10企业中,仅韩华一家为国外企业,其余全为中国企业,占据专利总数约一半的阿斯特和天合光能两家企业也均为中国本土企业,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处于领先的地位。
图表9:2018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TOP10企业专利总数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专利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国产业化生产的普通结构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8.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3%,属于全球领先水平,使用PERC等先进技术的P型多晶和单晶电池平均转换可达到20.5%和21.6%,使用PERT技术和HJT技术的N型电池正面平均转换效率也分别在21.5%和22.5%以上。多晶硅生产也步入规模经济效益阶段,在产的多晶硅企业规模普遍在万吨以上,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至80kWh/kg,部分企业甚至已低于70kWh/kg。在生产工艺技术进步、生产的优化布局以及原辅材等各环节降本压力带动下,组件生产成本已下降至1.2元/W,且仍有一定下降空间,多晶硅全成本降至6美元/kg,系统装机成本降至5-6元/W,部分分布式装机甚至降至5元/W以下。物美价廉的太阳能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图表10:中国光伏产业技术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再回到原来的问题,此次得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豁免双面组件是双面发电技术不可或缺的一环。双面发电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光伏领域广受关注且被认为是最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光伏技术。双面光伏组件可以利用正反两面接收到的光线来发电,使其比常规单面光伏组件发出更多的电能,基于系统设计、现场反照率、安装环境等因素,发电量增益可达5%-30%。
受到"领跑者计划"等政策的驱动,我国双面发电技术日益受到行业重视,组件功率和转换率等关键指标,以及组件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寿命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粗略统计,目前我国有20余家企业推出了30余款双面组件产品,其中不乏集成多种前沿发电技术的新型产品,例如,荣获2019年度德国慕尼黑Intersolar光伏大奖的晶科Swan双面组件。
整体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化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前沿技术也开始加速布局。一方面,以晶科、隆基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持续打破P 型单晶PERC 电池转换效率记录;另一方面,包括阿特斯、中来、钧石等在内的国产厂商持续布局TOPcon、HIT等前沿高效电池技术。国内的光伏企业在全球近20个国际或地区建厂,产品出口至全球近200个国家或地区。
感谢您的提问,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