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企业、金融机构掌握的数据涉及到商业秘密,一般交换数据出于市场考虑,由利益自行驱动,与民生关系较少,不在下文的讨论范围。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随着电子政务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为管理好政府的数据资产,完善政府决策流程,大数据成为电子政务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优势:三大优势助力电子政务
大数据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其包容性将模糊掉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市民间的边界,信息孤岛现象大幅消减,数据共享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政府各机构的协同办公效率和为民办事效率,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中提出"大数据成为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要"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模式"。
图表1:政务大数据应用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总的来看,大数据应用于电子政务主要有三大优势:
1、政务大数据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架构、统一服务、统一技术"的原则建设,有助于打开政府横向部门间、政府与市民间的边界,打破政务"信息孤岛"构筑统一共享平台。
2、以往政府的公共服务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由于技术的限制很难针对不同人的特征进行精细化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因此政府公共服务的精细化将越来越重要。大数据技术以其准确、全面、高效、智慧等特性,能够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为政府公共服务精细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3、数据和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关乎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大数据技术摒弃了抽样调查和经验判断等传统决策方式,利用数据融合、数据挖掘、智能运算等技术,使用完整的、全面的形象进行分析,得出的决策方案更加的科学合理。
前景:电子政务发展前景广阔
《"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形成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满足政务应用需要;初步建成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建成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要政务信息系统,治国理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图表2:"十三五"时期中国电子政务主要发展指标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