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随着国内芳烃产能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外依存度将开始下降,市场竞争主体增多,市场竞争加剧,芳烃产业的盈利能力将不断受到考验。
(1)PX对外依存度有望开始下降
2018年,全球预计新增PX产能1064万吨,仅中国新增产能高达860万吨/年,占到全球新增产能的81%。随着国内PX新建项目的投放,PX高对外依存问题将有望快速缓解,到"十四五"初期甚至将出现PX产能过剩的危险。
(2)市场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
首先,中石化、中石油依托自身炼油能力为基础,积极适应炼油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通过装置改造升级、加工流程优化、产品结构调整等措施,不断增加芳烃供给能力。同时,在新规划炼厂时,产品方案中注意加强芳烃产出比例。
其次,国内以恒力股份、桐昆股份、荣盛石化、恒逸石化4大上市民营化纤巨头为代表,主导建设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将在"十三五"末期及"十四五"期间先后建成投产,尽管其配套的芳烃装置立足于服务自身下游聚酯需求,但新产量将对国内甚至东北亚芳烃市场供需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地方炼厂大力投资连续重整装置,未来地炼PX、纯苯在国内的供应占比将持续增大,受国内成品油消费税监管收紧的影响,地方炼厂加速投资催化重整装置,发展芳烃等非应税产品,预计2018年下半年释放催化重整产能约430万吨/年。
此外,结合国内资源禀赋特点而蓬勃发展的煤化工产业,通过煤焦化生产粗苯,也是国内纯苯供给的重要来源。
综上,随着新建芳烃产能的推进,中石化、中石油市场主体主导地位将受到冲击,国内芳烃市场竞争主体将形成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其他国企、地方和民营炼厂、进口货源"五足鼎立"的局面。
(3)纯苯下游产能面临过剩,PX下游整合趋势加剧
纯苯方面:2018年纯苯下游消费结构变化不大。苯乙烯占比39%、己内酰胺占比18%、苯酚占比13%。己内酰胺在2018年跃升至国内第二大纯苯下游。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下游用纯苯做原料的新增产能总计为444.5万吨,下游纯苯需求新增为120万吨左右,理论上新增产能富余160万吨。预计在未来,苯乙烯消费增长潜力较大,随着行业保持高速扩能,中国苯乙烯将完成进口替代,届时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预计未来五年内,随着我国己内酰胺新增产能的释放,后续产能增速有望放缓,我国己内酰胺行业将出现供应过剩和落后产能淘汰局面。
PX方面:PX的最大下游是PTA。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我国PTA供应总量为3428万吨。据统计,截至2019年,国内PTA产能将超过5600万吨/年左右。PTA的下游是聚酯,进入2018年,聚酯新产能投放增速不减。据统计,或将有310万吨有效产能在2018年集中释放,国内聚酯产能将达到5520万吨。国内民营化纤企业从降低成本及保证我国紧缺之关键化工原料供应稳定等角度,通过炼化一体化项目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打造"原油-PX-PTA-PET-涤纶长丝-化纤织造"的全产业链布局。未来几年,几大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PTA行业格局将更将稳固。
(4)产业链盈利能力和供需格局将重新洗牌
纯苯方面: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和下游需求逐渐饱和,将对产业链盈利能力和供需产生重要影响。可以预见,上下游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以及具有后发优势的新产能,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PX方面:随着国内PX产能建设快速提升,PX-PTA-PET产业链各环节配置日益合理,PTA行业受制于原料PX高对外依存度、话语权少的局面将随之打破。同时,随着国内PX产能逐渐出现过剩,PX将在全产业链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盈利能力将可能受到巨大挑战。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