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是国家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全球经济新支点的作用明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前景广阔。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国两制”背景下的“三税区三法律三货币”,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背景下、三个关区、三种法律、三种货币,由此形成了多产业格局,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等行政区划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港等经济区域叠加,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集合了“金融湾”纽约湾区、“产业湾”东京湾区、“科技湾”旧金山湾区的主要功能。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国家更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行业数据和行业应用,大湾区人工智能企业遍地开花。根据公开数据,综合考虑企业的AI投入、在业界的认知度、影响力、融资金额等因素,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企业将近200家。
图表1:深圳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单
图表2:广州最具代表性人工智能企业40家
图表3:大湾区其他市最具代表性人工智能企业
香港经济孕育于高度的市场化环境,在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服务等方面极具竞争力;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深圳是世界领先的科创中心,广州是大湾区联系内地、辐射内地的桥梁和纽带,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深圳作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升级的核心引擎。在深圳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中,超七成处于产业链维度分类中的应用层,具体又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无人机等智能产品为技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密切相关的智能智造、智能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深圳目前正加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广州市是全球贸易的平台,是生产力和资金转换的终端。紧随深圳之后,广州有40家人工智能企业上榜。实际上,自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后,广州便着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除了培育人工智能技术企业,更注重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与落地。《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到2022年,广州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要超过1200亿元,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等智能产业,以及智能工厂、“人工智能+”制造等应用服务。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提供最强大的资金支持。在人工智能落地方面,香港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瞄准金融领域,聚焦于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技术。据悉,香港特区于今年5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拟引入生物科技、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机械人技术、数据分析、金融科技等专业人才。
此外,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为制造业基地,在人工智能落地方面,主要聚焦机器人、行业解决方案等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要想成为世界第一湾,需要把握好国际创新中心的机遇以及两区九市的产业特点分化的机遇,牢牢抓住人工智能这一波风潮。未来,AI产业将有望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第一湾的重要力量。
-
邀请演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发展背景:港深广各有所长
在这一市场中,大湾区优势在于强大的生产基地和制造业基础实力。新一代技术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需要多种硬件供应,在这一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时代,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更具竞争力。
香港的诸多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于大湾区中首屈一指,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宣布该校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技术判读肺癌及乳腺癌的医学影像。其次是资源聚集的优势,香港能够吸引国际人才,吸引很多内地企业与香港合作,比如TCL集团分别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布局新型显示技术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腾讯也与港科大联手成立了"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WHAT LAB)"。
广州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的特点在于密集引入优质资源。2017年,广州推出的"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计划,开始对产业新动能展开全面的探寻。如广州市政府、广汽集团分别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从多个方面打造"智慧城市";广药集团与科大讯飞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建立我国"医药 智能"发展新模式,合力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广州白云区政府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云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协同在白云区打造千亿元级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等。
深圳在人工智能上优势有二——腾讯及诸多创新企业和行业。人工智能一般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腾讯作为其中综合型的大公司,在三个层次上均有发展,这也带动了深圳在人工智能上的发展;在应用层,深圳也有一些公司和项目发展火热,比如无人机领域的大疆、无人驾驶巴士以及国内首家AI机器人咖啡厅等。
政策:各地政策文件先行为人工智能产业铺路
三个城市在人工智能上发展各有侧重;人工智能发展是一个长链条,粤港澳大湾区如果能够结合自身优势,必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占得一席之地。
从城市产业战略看,人工智能均是广州、深圳两市推动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大湾区内各城市也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大湾区已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如《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年)》将广州、深圳、珠海确立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区,以东莞、佛山、惠州三区域为连带,重点发展腾讯和科大讯飞等5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提出到2025年,产业核心规模达3000亿元,产业规模达18000亿元的目标。
广州、深圳两市在2018年出台的政策中,规划了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方向;东莞也力促将人工智能产业和其具有优势的制造业结合起来,强调产业化应用,其近日发布的《东莞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东莞将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推进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香港在财政预算案中拨款100亿元用于医疗科技及人工智能研究,澳门则是在文件中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场景。
2018年6月发布的《广州南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分时段、分技术方向与产业领域对广州南沙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做出了指导。文件提出,在芯片及传感器等重点技术方向进行攻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医疗、智能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到2020年,区内人工智能案例实现推广复制,形成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