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当前位置: 经济学人 » 行业问答
  • 邀请演讲
    黄天悦 黄天悦 的回答 2018-12-08 15:45

    2017年,湖南长沙市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53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18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各市州GDP陆续出炉,其中,长沙市以7905亿位居第一,名义增速5.7%。

    2017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98.26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57.80亿元,增长10.9%。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3.8、5.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42.1%、56.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35388元,比上年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47.4:49.0,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在长沙市产业结构在占比47.4%,接近一半的GDP,实现工业增加值仅落后第三产业160亿元,紧随其后,在市国民经济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图表 1:2013-2018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单位:亿元,%)

    2017年长沙市固定资产投资756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水利建设投资)54.76亿元,增长19.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32.62亿元,增长6.3%,其中工业投资2211.80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280.39亿元,增长16.1%。高技术产业投资805.49亿元,增长37.6%。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98.79亿元,下降2.7%。

    根据长沙市统计局数据,2018年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3%。

    图表2:2013-2017年长沙市固定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打造世界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中部地区正加快承接国际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长沙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试点示范工作,制定了《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随后相继出台一系列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有力措施。从长沙市统计局获悉,截至2017年9月,长沙已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30家,其中176家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长沙,作为中国中部战略重点城市,正在打造世界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将成为长沙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长沙,有国内首条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生产线、首个高效光伏电池数字化车间、首个3D打印领域国家级研发平台。长沙已集聚了近千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楚天科技、长沙格力、华曙高科等一大批企业正成为长沙“高端制造”的中坚力量,不少智能制造的装备企业已经成为创新引领的排头兵和冠军企业。长沙在电工电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重型矿山机械、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制药机械、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亮点纷呈。未来,长沙将积极培育以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电工电器、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的高端制造产业。

    2018年1至7月,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508.1亿元,同比增长8.8%;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87.8亿元,同比增长31%。同时,热点国家地区对华投资也表现突出,2018年前8个月,美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3.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6.3%。因此,目前中国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合作步伐依然稳健,发展势头良好,而长沙制造也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缩影。

    智能制造体系初步成形

    目前,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涵盖了制造业22个行业大类,涉足工程机械、汽车、材料、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六大优势产业,已初步构建出智能制造体系,对六大产业中的重点示范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制造优势产业引领区。

    据长沙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沙市23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从企业申报的示范项目来看,智能制造新模式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的“智能制造模式”转变,还有生产产品的智能化应用上。智造新模式从生产过程来看,包括流程制造和离散制造,主要是通过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实现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而从生产产品来看,包括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通过高

    技术研制与开发出可直接投入应用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230家企业智能制造试点,将引领带动全市2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制造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

    近两年来,随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的推动,长沙市制造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一是社会生产效率提高。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8.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4.7万元/人。二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5.0%,比全部规模工业低4.1个百分点。三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2016年长沙规模以上制造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生产成本为79.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1元。

    目前,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机械工程、汽车、食品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成效显著:机械工程中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的三一泵送18号厂生产全线使用数字化控制和管理,具有更高的生产精度和生产效率,能够实现先进的柔性化混流生产,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全数字化工厂,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号称“最聪明的工厂”;博世汽车完全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一条全新第九代防抱死马达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质量损失减少30%,换型时间减少30%,真正实现了“智能生产”。

    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增长

    早在2014年3月,长沙市雨花经济开发区获批湖南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成为湖南唯一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当时仅有长泰、科达、奇思环保3家机器人企业,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2015年,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步入高速增长期。当年,长沙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到2017年底,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也就是说,每100个长沙人,至少会“拥有”一台机器人。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台/万人)平均为80,其中韩国为728、日本为344、美国为342,而中国仅为72。由此可见,长沙提出的目标高于全国水平,却远不及韩日美等国。

    图表3:工业机器人密度(单位:台/万人)

    按照计划,到2017年末,长沙在全市重点工业领域实现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研发、设计及制造水平,工业机器人产业产能力争突破100亿元。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实现,正朝着200亿元冲刺。此外,2015年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还有两件事值得欣喜:一个是市政府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奖励和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以及机器人产品的推广应用,另一个是由多方合作、共同组建的长沙机器人研究院成立。

    2019全球高端制造业大会落户长沙

    2019年,全球高端制造业大会,中国主办方为中国长沙市人民政府,承办方为长沙市政府会展办公室、亚太财富经济咨询中心。

    首届全球高端制造业大会,将与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同期,于2019年5月14日-17日在中国长沙隆重举行。大会将汇聚全球《财富》世界500强、《福布斯》全球2000强、全球高端制造业500强、全球产业投资100强、全球产业创新100强、全球投资公司5000强等全球最重要企业的领导人,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国际著名投资家、金融家等重要人物。全球高端制造业产业领袖、科技创新领袖、产业投资家、产业专家将齐聚大会,将共同探讨高端制造业发展前沿问题,集中发出实体经济权威声音。

    大会将发布《全球高端制造500强企业排行榜》、《高端制造业长沙指数》,发布全球高端制造业长沙宣言,推动建立国际高端制造业产业基金,促进高端制造业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大会特别关注全球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化学、医疗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关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的绿色时代等前沿话题。

    G 评论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收藏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

免费报告

  • 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经济学人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 经济学人App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