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日渐繁荣,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庞大的产销规模,成为了与商品流通环节紧密相关的重要产业。然而,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国家在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中,对超薄塑料购物袋的生产进行了限制,对可降解塑料包装进行了鼓励。同时,功能性、高附加值的塑料包装产品也获得了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塑料包装行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具体如下所示:
图表1:我国塑料袋行业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下游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社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已经告别了过去依赖廉价产品快速扩张的时期,进入了技术、产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阶段,正朝着功能化、绿色化和减量化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整体塑料包装产能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一些高附加值的功能包装仍然依赖进口或者外资厂商提供。例如,美国利用先进的保鲜材料包装可以使水果增值2.4倍,而我国水果在包装环节平均增值只有0.4倍1,我国食品行业对高阻隔、耐蒸煮、抗紫外、避光、抗菌、透气、隔氧等功能性膜的需求潜力很大。在工业领域,亚光膜、高亮膜、热封膜、热收缩膜、高阻隔膜、抗紫外线辐射膜、抗静电膜、阻燃膜等功能性包装的需求增长较快。
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标准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塑料包装卫生安全性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塑料包装提出了绿色化、安全化的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就陆续出台了多个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PAEs)有关的法规,限制其在卫生要求较高的塑料制品中的应用。我国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16)中也对某些增塑剂的迁移量进行了限定,以植物油脂类等环保型增塑剂替代各类有潜在健康影响的塑化剂是大势所趋。塑料包装的绿色化也体现在其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目前,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塑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正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塑料包装企业正在持续改进生产工艺,选用绿色化的生产原料,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
塑料包装材料多属一次性使用产品,寿命短暂,若不注重回收、降解则会造成"白色污染"。近年来我国电商发展迅速,相应产生的快递包装量也不断增长,按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206亿件计算,共消耗编织袋29.6亿条、塑料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缓冲物29.7亿个2,对我国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为减少快递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发展生物可降解塑料已成为国内电商企业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例如,京东宣布于2016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可以在堆肥条件下一年内分解为对环境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极大地增强了物流链的环保化程度。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