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
感谢提问。
首先,让我们通过中国茶产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理论来看下我国茶叶的消费特点:
资深茶叶品牌策划顾问、国茶实验室创始人罗军曾经有过一个“三分之一中国茶消费理论”的模型,就是在总产量中,有三分之一的茶没有售出,留在生产端和消费端;另三分之二成功卖掉。但是在这批卖给用户端的茶中,又有一半的茶叶没有被消费掉。这背后的原因是消费者在没有喝完已经开封的茶的情况下,不断地开封新的茶,来不及喝的茶叶过了尝鲜期。这一情况被称为“沉没现象”。
而在生产端没有卖掉的三分之一茶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可以长期储存的茶叶,比如普洱茶、白茶等。究其原因是生产出的茶叶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因而从消费端导出这样一个“三分之一现象”,即中国茶只有三分之一有效被消费掉。
其次,我们看下茶饮的分类及现况,茶饮可分为传统的茶叶冲泡式茶饮和新式茶饮(如喜茶)。很长一段时间来,传统的茶文化虽然给了大家丰厚的精神财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茶叶的消费,复杂的工序、考究的茶具让年轻消费者望而却步。新茶饮的出现,说明茶饮行业已经摆脱了传统茶文化的束缚,进入到现代、时尚、流行的消费模型通道。
2017年,国内茶业市场中,茶类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绿茶占总产量的比重继续下调,降至61.0%;黑茶、白茶等品类占比继续上升。同时,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增加。
细分品类来看,内销市场中茶叶产品结构微调,但格局依然稳定,绿茶仍是主导茶类,黑、红、白茶增速较快。
在过去几年里,传统中国茶和奶茶两股力量各自延伸,最终定位在“新茶饮”,并触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市场扩张。据不完全统计,新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到接近500亿元,超过了在中国市场成长了20年的咖啡行业的50%。新茶饮的主要用户是90后和00后,30岁以下的消费者占71%,其中喜茶的消费者客户群中90后占了80%以上。年轻人已经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尤其是新式茶饮等具有休闲调性的品类越来越收到年轻用户群体的青睐。2017年底,中国现制饮品的门店数达到44万家,比2016年新增3万家,门店年度增长率为7%。广州、上海和深圳分别以16420家、15225家、14125家排名全国城市前三位。
最后,想要了解关于中国传统茶饮与新式茶饮的投融资现状、消费者偏好等更多内容,可关注我们前瞻经济学人的文章哦。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