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2018年上半年,发审委共审核企业118家,较去年上半年减少了57%;另外有58家企业过会,过会率仅为49.15%。上半年,被否决44家,6家暂缓表决,10家取消审核,IPO被否率为37.29%。
1、2018上半年IPO过会企业结构分析
板块分布:2018年上半年主板有37家企业实现IPO,数量和通过率皆为三个板块最高。创业板及中小板通过企业家数及通过率偏低,分别为11家及10家。
行业分布:在所有申报IPO的行业中,资本市场服务;货币金融服务;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保险业;家具制造业;其他制造业;这8个行业的过会率为100%。
区域分布:2018年上半年A股IPO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为主。从IPO家数来看,江苏与浙江最多,均有11家企业成功IPO。对比来看,截止2018年6月30日,上市企业3528家中广东省上市公司最多,占比16.47%远高于其他地区,2-4名分别为浙江、江苏、北京、上海,与2018年上半年IPO过会地区分布情况大致相似。
2、企业IPO被否主要原因
通过2018年上半年企业被否问题及审核结果分析,可以看到除财务情况以外,发审委主要关注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等问题。其中40家企业涉及财务真实性合理性质疑问题;29家涉及持续盈利能力相关问题;29家涉及关联交易&业务独立性质疑问题;27家涉及供应商&客户相关问题;24家涉及会计处理、会计准则相关问题;19家涉及现场检查问题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19家涉及合法合规问题。
3、2018年资本市场IPO展望
(1)企业IPO"堰塞湖"将持续疏解
自2016年11月IPO审核速度加快以来,待审企业数量开始逐步下降。从2016年11月的665家逐步下降至2017年12月的484家,平均每月减少34家。截至2018年6月30日,待审企业数量降至261家,因部分企业主动撤材料或被劝退等原因,待审核企业将继续减少,IPO"堰塞湖"问题在下半年将持续得到疏解。
(2)企业IPO排队时间将持续减少
因"IPO堰塞湖"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在2018年上半年过会的企业中,有29家企业排队时间在100天至1年之间,占比为50%,平均IPO排队时间仅为1.22年,相较之前的几年,时间明显减少。预计未来IPO排队时间也将会维持在1-1.5年之间。
(3)IPO申报企业数量有望增加,过会率有望回升
首先,2018上半年选择主动撤材料的拟IPO企业,基于其财务实现情况及排队时间明显缩短的原因,会从观望态度变为主动申报。其次,从历史上看,IPO过会率不会长期维持在低位。2018上半年企业IPO平均过会率为49.15%,而7月过会率已回升至68.75%。预计2018下半年的平均过会率将在50%-60%,这是既符合金融市场新常态下监管从严的监管要求,又贴近市场预期的平衡点。
(4)过会企业净利润最低规模将持续提高
2018年上半年利润规模小于7000万的企业过会率仅为15%,除此以外,前两个季度的当季度过会企业归母净利润最小值分别为4781万元和8369万元,可以看出IPO过会企业净利润最低规模在逐渐提高。未来,利润规模较小的企业实现过会的几率将更小。
(5)新经济"独角兽"有望实现回归
2018年6月6日晚,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九份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存托凭证的法律适用和基本监管原则,对存托凭证的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等做出了具体安排。目前,符合CDR发行要求的企业有阿里、百度、京东、网易、腾讯和小米6家互联网巨头。虽然此前小米、阿里等发行CDR暂缓,但随着A股行情回到正轨,市场承压能力逐步增强,互联网巨头通过CDR回归A股的预期也会逐渐增加。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