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新零售代表之一生鲜零售投资:马太效应凸显
2017年生鲜零售领域获投事件共13起,总融资金额逾五十亿元。从生鲜1.0的O2O时代到现今的新零售时代,生鲜零售相较其他细分行业更为成熟,行业开始进入淘汰洗牌阶段。
随着阿里腾讯等电商巨头入局,生鲜零售行业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凸显。易果生鲜于2017年8月获得阿里巴巴3亿美元的D轮融资。腾讯扶持的生鲜配送平台每日优鲜于2017年3月获得Tiger老虎基金(中国)、元生资本等投资机构2.3亿美元的C+轮融资。此外,京东、苏宁、顺丰等巨头在生鲜零售领域均有布局,可见生鲜零售领域竞争将愈发激烈,2018年行业将进入加速洗牌阶段。
新零售发展前景
自2018月5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启动"新零售之城",先后引起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几个城市主政者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在这些富有活力的区域经济体,新零售正以浩大声势拉开赋能城市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的序幕。新零售将成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激活器","新零售"已经成为保持中国经济活力、推动创新创业的关键动力。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大城市普遍在经历新旧动能的切换,原有的动力引擎正在从传统投资、贸易出口拉动模式,向消费拉动转型。各地主政者的工作重心也开始从传统的"招商引资"转向推动消费升级。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式就是搭上"新零售"快车,这既对中国经济增长来说是一种积极可喜的变化,也将推动各级政府形成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并聚焦新经济发展动能。
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新零售是指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在阿里巴巴集团等互联网公司的推动下,"新零售"在中国下呈蓬勃发展之势,先后出现了盒马鲜生、缤果盒子等全新零售形态,在吸引大众目光的同时也推动了"新零售"从概念走向实践。可以预见,2018年将迎来新零售的全面增长,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新零售会进一步推动门店,或者门店升级,这会变成一个商经的主战场,推动线上和线下的进一步打通。建立"对立"与"打通"相互融通的新的商业竞合关系,也将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通为一个新世界,会变成新零售行业发展的新的方向。 从当前看,至少将推动三方面变局:
一是精准与场景零售、流量零售、社交与社群零售更为普及。促使新零售从内容、形式和体验上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竞争取胜的关键基础是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精准聚焦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场景。同时,当下零售经营的核心元素已演变成流量,未来的零售竞争是流量的竞争。如何找到顾客、建立链接、产生影响、增强粘性、提升价值、打造终身价值顾客是零售经营的主线。所有的顾客一定是注册的、是可链接的、是可统计的、是可管理的、是可互动的。今后,零售在变的社交化,具备更多的社交属性,具备更多的社交功能。在互联网环境下,社群影响已经成为消费购买的主要影响要素。
二是零售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新零售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在这个趋势背后,各种各样年轻人碎片化的需求,会被重新用各种关键词和标签聚合。而这个聚合的背后,各种情趣体验都会进一步催生各种各样的零售新物种。同时,随着市场重心从制造商迁向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消费者中心到来的时候,谁接近消费者谁是赢家,今天的制造商必须重新跳过零售商直接到消费者,这是整个商业经营发生新的变化。市场的机会,不再是区间和中间的经销商,而在于为零售业和批发商做服务,重新塑造新的角色服务消费者,聚合消费者需求,提供新的商业模式,这会变成2018年创新的方向。
三是数字化的程度进一步从消费者向零售商,最后向上游、品牌制造商迁移。也就是零售业互联网化进一步转向工业互联网化。工业互联网化不再是中国造、美国造,而是互联网造,唯一会变成真正意义的一个存在。而这个存在是什么,这个存在是基于新商业基础设施,基于消费者需求用数据洞察重新定义制造业,制造业会被重新改变。
1、无论盒马鲜生申请加盟者是个人还是组织,公司都把加盟者是否认同刘一手企业理念及经营理念,是否具备专业性的经营意识作为首要选择条件,受许人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和强烈的成功欲望;2、开盒马鲜生店,单店投资金额在20-50万之间,因此,要想加盟盒马鲜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有资金,也必须在加盟店投入自己的资金。特许人不提供任何财务支持,这是特许经营权交易中的一个基本特征;3、盒马鲜生店日常运作是否顺利,取决于经营者的组织管理能力。所以,盒马鲜生总部在选择合作者时,会考察加盟者以往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组织管理能力;4、根据中国国情,盒马鲜生加盟者的社会关系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因此,合作者在加盟地应具备一定的关系网,以保证经营中不具打压,在竞争中不受歧视;5、加盟者必须参加盒马鲜生总部提供的各项培训,并且必须认真、努力,全力以赴,以达到培训效果。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