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首先需要声明的是,贷款养殖水蛭风险较大,您应该对于养殖水蛭经验也较少,请自己把握好。
水蛭养殖行业发展前景:
据2015版最新《中国药典》规定,药用水蛭仅包含三种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并且这三个品种是我国独有的。随着近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条件优越,各种心脑血管病人增多。与此同时,人们对天然药物的信赖度提升,促使很多以水蛭为原料药的药企蓬勃兴起。与此同时,国外对水蛭药材及其提取物的需求更是突飞猛进。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近年从我国大量进口,造成国内水蛭市场货源表现紧缺,行情一涨再涨。产地清水吊干统货售价一度从600元左右,一路涨至2013年的1000元,再涨至2015年的1300元。随着水蛭近年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表现可观。
由于养殖水蛭需要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季,对水生动物来说,气温高的夏季是把"双刃剑",水蛭也不例外。近年水蛭的生活环境持续遭到人类无情的破坏,适宜生长的范围缩小,导致野生资源逐年递减。这两年,人们开始捕捉幼龄水蛭,这也是造成野生水蛭资源迅速枯竭的原因。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南方地区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尝试进行人工饲养,随后几年获得成功并逐步推广。
水蛭主要养殖技术和模式:
1、主要养殖技术
(1)设防逃网。为防止逃跑,引种后不得直接将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在池塘内侧设置水蛭防逃网,高度在80cm以上。在池塘周边选择一块阴凉潮湿的地方,将水蛭放到里面,让其自行爬进池塘。
(2)大量放养水生植物。因水蛭怕阳光直射,应放养水葫芦和浮萍。这样既可作为田螺的饲料,又可遮光,有助于水蛭在上面产卵。
(3)供给充足的饲料。每1hm2水面应投入约750kg的田螺。此外,每周为水蛭投放不含盐的畜禽血块1次。血块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d。将血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后便可爬上采食。
(4)繁殖期注意观察水位。水蛭不在水中繁殖,而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繁殖。繁殖期内,若水漫过土床大约7d,水蛭卵就会缺氧而死,应注意察看。
(5)及时捕获。一般在10月捕获。打捞出来的水蛭按大、中、小的规格分开。中等的应马上加工成干品后出售;小的另外放在一个池中继续词养,以便第2年养到15g以上时打捞出售;大的放回池中留种。
2、主要养殖模式
(1)半人工网箱池塘养殖。利用荒田开挖,或地势低洼老池塘、鱼荡进行用网箱养殖。这种养殖方式采捕方便,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养殖方式,亳州市这种养殖模式面积5.3hm2。网箱长度不限,宽度3~5m,高度1.5m以上,水深保持80cm以上,每1m2水面养殖约120条。
(2)仿生态泥池养殖。利用废旧池塘、低洼荒地挖养殖池(沟)野皿冶字形宽2~3m、深1.0~1.5m,长度不限。东西走向、池(沟)之间留管理走道(1~2m宽)。老池塘、鱼荡进行修整养殖,做好防逃设备即可,池内水深保持50~100cm,每1m2水面养殖100条,约养75万条/hm2。该方法低投入、高产出,适宜大规模养殖,是目前最理想的养殖方式,亳州市这种养殖模式面积7.3hm2。
(3)河沟网箱养殖水蛭。河沟网箱养殖水蛭生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大网箱养殖的水蛭生长速度比小网箱快,在风浪的作用下,养殖网箱溶氧量提高是水蛭生长快的主要原因。水蛭网箱要选用聚乙烯片,纱网细密,抗腐蚀,耐老化。不但抗拉强度好,而且利于水流通性。目前亳州市河沟网箱养殖水蛭面积1.3h㎡。
3、水蛭养殖产业发展前景
(1)供求情况 :目前市场上水蛭以野生资源供应为主,人工养殖家养资源较少,受大量捕捞和水资源污染双重因素影响,野生资源逐年萎缩减少,资源不丰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该品由于疗效奇特,近年来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有显著疗效,还用于治疗血栓病、血管病、青光眼、瘀血不通等疾病。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水蛭需求量越来越大,供不应求的局面持续存在。
(2)养殖情况: 野生资源不丰,高价刺激下,人工养殖方式登上野舞台冶。但是由于目前没有完整的人工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加上捕捞人工成本,较高的成本投入,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其次,水蛭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养殖2年以上才能性成熟,开始产卵。再次,近年来环境破坏无度,水蛭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污染严重,大部分人不愿意养殖。种种原因导致市场上人工养殖资源极少,杯水车薪,无法及时解决供需矛盾。但只有通过人工养殖才能缓解目前水蛭紧缺的状况。
4、水蛭发展的制约因素
(1)引种因素
引种的品种问题。虽然水蛭的品种很多,但人工可养殖的水蛭品种是金线蛭,它是宽体金线蛭、光润金线蛭和尖细金线蛭的统称,最适宜人工养殖的只有宽体金线蛭,其他的品种效益并不是太好,因而在引种时要加以鉴别。
引种的效益问题。由于行情攀升,水蛭成了低价高效的养殖项目,但也并不是效益都非常好。通常可见到一些销售苗种的单位和个人用养殖效益不好的苗种来冒充是优质的或是提纯的良种,结果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
引种的规格问题。水蛭在生长2年以上才有繁殖能力。体重在15g以下时不引种,6月以后不引种,以免引进已排过卵的蛭或幼蛭,导致当年不见效益。
炒种的问题。由于水蛭的优质苗种相对比较难得,一些不法机构就会利用人们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来进行炒种谋利。因此,建议初养的养殖户可以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用自培自育的苗种来养殖,慢慢扩大养殖面积,可以有效减少损失。
(2)市场因素
作为一项新兴的养殖业,水蛭养殖的发展还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虽然水蛭紧缺,但市场并非敞开收购,药商以自己的销路为前提收购,各级药材站也是根据上一年医院的用量以销定购,这就使很多人对水蛭的市场把握不准,最终低价出售。 作为成品水蛭的收购单位,目前全国最大的水蛭销售市场要要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有多位经销商在收购水蛭。尽管如此,仍需要水蛭养殖户到药市亲自考察了解情况,再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以确保养殖致富。
(3)技术要素
作为一种特种养殖品种,过去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目前其开发养殖时间也不长,因而人工养殖技术尚不成熟,特别是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时,由于它们的放养密度大,对饵料和空间的要求也大,如果养殖技术不过关,例如喂养、防病治病等技术不过关,都会导致养殖失败。因此,在实施养殖前应加强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学习,懂得经济核算,然后少量试养,待充分掌握技术之后,再大规模工厂化养殖。
5、发展水蛭养殖业的对策
一是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这是科学养殖水蛭必须具备的条件。计划养殖前先参加学习培训,到养殖场实地参观学习,再动手养殖。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气候和水域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适合水蛭养殖的池塘,节省建设投入,降低投入风险。三是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积极培肥水质,为水蛭提供天然饵料。但是要控制肥料施用的质量和次数,确保水质适度,饵料丰富,但是也不宜过肥,否则容易造成水蛭缺氧,从而影响它的生长发育。四是合理饲喂,提高饲料利用率,积极利用地方的天然饵料资源。五是有合适的苗种来源。野外采集要注意品种选择。六是做好水蛭病害的防治工作,尤其要注意疾病预防,遵循水蛭的生态习性或水蛭的生病规律,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促使水蛭健康成长;在水蛭生病后,切忌盲目用药或乱用药。
2015年行情火爆,2016年行情低迷,养殖户们苦不堪言
2015年的春季水蛭种苗产新期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水蛭养殖热。各类互联网搜索词条"水蛭养殖",呈现出来的相关信息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不法商贩乘虚而入,通过交钱赚排名来夸大宣传养殖水蛭的经济效益是如何丰厚。于是乎,从东北的黑龙江一直南到两广,从西部的四川一直到东部的浙江,纷纷开始跟风养殖。一时间水蛭种苗人气、行情双双爆棚,价格一天一变。
2016年夏,江苏、浙江、安徽乃至华南各地,持续20天的43-45℃高温天气,导致水蛭生长过快,大量脱皮而死,最终导致2016年新货产量缩减明显。
江苏、浙江、安徽产地多位养殖户表示,按照2016年种苗行情以及产地整体养殖投入情况做参考,平均每亩投入成本约4.5-5万元。2016年平均亩产干货60公斤左右,每亩收益在6万元。鉴此,2016年水蛭养殖户平均收益约1万元。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