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当前位置: 经济学人 » 行业问答
  • 邀请演讲
    陈子萍 陈子萍 的回答 2018-06-28 10:31
    1)流通区域逐渐扩散 

    随着洋酒关税的下调,国际酒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国内洋酒市场容量迅速扩张。洋酒消费目前基本以不低于5%的速度稳定增长,尤其是威士忌,其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国的洋酒销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珠三角和厦门等地的一些中心城市,这些地区的销售占据了整个洋酒销售的70%左右,其中广东一省就占国内洋酒消费的30%。随着经济的发展,洋酒消费正逐渐向其他沿海城市以及内地扩散。 

    2)流通品牌竞争复杂 

    目前在中国市场形成气候的洋酒主要有四大类:干邑(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在各类正在快速成长的产品中,又呈现出许多复杂的品牌竞争状况。

                       图表1:国内洋酒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销售渠道模式较单一 

    各洋酒巨头在中国的销售模式都是采取"总代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分销商"的模式,总代理主要负责产品的进口、市场运作及维护等等,真正负责产品销售的是一级批发商及以下环节。

            图表2:几大洋酒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洋酒运作渠道受挫 

    随着国内众多品牌迅速崛起,洋酒不仅在高档渠道优势渐失,其在大型商超更是优势不再。进入各大商超、卖场,一般都要缴纳名目繁多的费用,而且商超的消费群属于中档以下的人群,定位于中、低档的国内葡萄酒销量较大,而价格稍高的进口酒销量更是惨淡。 对于二线品牌来说,渠道的运作更加尴尬。目前洋酒在国内的销售渠道大都集中在夜场,以KTV、迪吧、酒吧、酒店等为主。但由于中国夜场的特殊性,进店的成本很高,而烈性洋酒巨头也大多把经历放在对AB类夜场的抢占和经营上,二线品牌很难在这些地方立足,所以只能转而向小型夜场、餐饮、连锁便利店等渠道发力,但是由于缺乏品牌力以及领袖人群的带动,在这些渠道经营起来困难重重。

    5)流通市场假酒问题严重 

    相对于其他品类酒,洋酒在中国的流通市场上最大的问题是:假酒成行。洋酒由于价格昂贵,利润空间大,一瓶假酒与真酒之间的差价上百元甚至千元不等,因此不少零售专卖店出售假洋酒,造成市场上真假洋酒难辨。 对于假酒,整个流通渠道显得比较隐蔽。传统的假洋酒流入市场主要有两种渠道,第一是小作坊生产的假冒伪劣酒通过批发商进入市场,另一种是批发商对代理的品牌酒类动手脚。目前,售私、售假在批发市场还未明目张胆,但在某些渠道依然比较泛滥。由于通过以上两种渠道使假酒流入市场风险较大,因此不法分子开始借助网络、电话等难以追踪的特点,大肆在网上售假、售私。

    6)洋酒电商发展情况

    酒类B2C目前主要的经营品类以葡萄酒为主,而白酒、洋酒等品类依然只是补充品类。当前葡萄酒产品占总比为80%,其次为白酒,比例为10%,洋酒比例为7%。

             图表3:B2C酒类经营品占比(单位: %)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专业性酒类电商平台酒仙网、也买酒等网站均销售洋酒。由于我国洋酒基本来自进口,供货渠道还未完全打开,因此国内专门的洋酒电商平台还未兴起,其中也买酒网经营葡萄酒、洋酒产品,是业内发展较好的专业性电商平台。





    G 评论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收藏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

免费报告

  • 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经济学人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 经济学人App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