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请演讲
技术发展带动传统人力资源行业转型
据人社部统计,2016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市场业务比上一年分别增长5.7%、8.6%、7.7%和12.9%。这些增长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服务与互联网科技的深度融合,数字化人力资源时代正在中国加速到来,并呈现出云端化、移动化、智能化三个新趋势。总的来说,未来的人力资源发展将呈现"互联网+"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 人力资源”并不是互联网与人力资源服务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人力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巨头布局人力资源领域
目前在中国,招聘领域基于移动应用的新机构、新模式、新服务层出不穷,给求职者提供了便捷新颖的移动体验和更多的就业机遇,也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热点。中国本土研发的相关考勤产品,不仅得到了在华众多跨国公司欢迎,相关应用范围还走出国门,覆盖了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4月,腾讯正式对外发布企业微信,与微信不同,企业微信的定位是办公工具。企业微信除了具有类似微信的聊天功能,另外添加了公费电话和邮件功能。腾讯方面表示,企业微信将免费试用。在OA功能方面,结合了公告、考勤、请假、报销。
此外,企业微信也创新了一些更贴合办公场景的功能,如回执消息、休息一下。微信团队介绍“回执消息”既保护了消息接收者,也确保了办公场景下重要信息的触达。
至于“休息一下”可以让员工进入工作免打扰模式,在休息期间不接收工作消息,帮助员工区分工作和生活,这也是企业微信的产品理念。
微信团队表示,企业微信可以适用于各类型的企业和机构用户,伸缩自如。无论是几十人的小微企业,还是几万人的大型的组织机构,都能支持。
"互联网+人力资源"发展特点
1、“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呈现出“全面开花”、部分结“果”的现象
从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情况看,几乎各个业态都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但多数机构的“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技术成熟并实现预期商业收益的不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产品已经成熟并实现预期收益”和“已经商业化,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但相关产品还没有实现盈利”的情况只占被调查机构的9.55%。
2、人力资源服务业“轻资产”的特征正在被“互联网 ”改变
在传统发展阶段,人力资源服务业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轻资产”行业,开展业务所需的资金量较少。有的业态甚至“轻”到一部电话、一张桌子就可以开展业务了。随着互联网与这个行业的融合发展,其“重资产”或者说“重资本”的特征越来越明显。2016年,行业内动辄上亿元投资或者融资的案例频频出现。一些大型或者发展潜力较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经开始登陆A股和新三版市场融资。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以“烧钱”著称的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推动。
3、资金、人才是“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的关键要素
人力资源服务业互联网化的发展,使得资本要素在这个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的跨界特征也必然导致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互联网技术、发展规律、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等知识背景和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制约“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专业人才缺乏(63.38%)、资金不足(53.46%)、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33.87%)。这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资金、人才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