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2012-02-03 10:39:59 责任编辑:QZ035 来源:前瞻网
4.3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油菜是新都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到6667公顷左右。从油菜生产的各个环节看,新都区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油菜种植主要沿用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率很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成本高,全部依靠人工作业来完成。随着劳力价格不断增加,从比较效益角度看,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出台和油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民对实现油菜生产机械化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迫切。
结合新都区农业规划,年投入资金20万元以上,在新都油菜生产基地及斑竹园白云农业科技园区,配套建立“新都区油菜机械化试点示范基地”。通过油菜机械化示范基地,引导辐射全区油菜生产逐步实现品种优化和作业机械化。
项目主要任务:
——指导和咨询油菜生产机械化播种、移栽、收获、秸秆还田等技术培训、示范、推广;
——对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中的农艺措施、机械装备等提出改进意见;
——针对油菜生产中的播种、收获和产地烘干等关键环节,引进、研发相关机械。
项目基本路径:选择项目地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村镇及农户——农艺与农机结合,引进优良品种,实施配套种植方式——针对新品种和种植模式,制定机械化播种、育苗、栽植、收获机械化技术方案;引进研制相关机具——完善油菜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选型、规模化推广使用。
项目实施后预期油菜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其中机械收获作业损失率降到5%以下,平均用工量减少到56工日/公顷以下,提高节工率65%以上,作业成本降到900元/公顷以下,节本幅度达31%。
4.4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设施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新都区设施农业发展必需配套推进相关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设施,结合新都实际,引进并研制出适合新都区的设施农业机械,提高设施农业整体机械化水平,特别是在种植业和养殖业设施农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种植设施农业机械化项目规划以新繁镇的黄泥、白壁、青林等村为核心区,以清流、斑竹园、军屯、马家、新民、龙桥、大丰等镇、街道建立15个示范村,打造以蔬菜、花木为主导,以新都柚、新繁泡菜为特色,集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区域。通过发展日光温室、联栋温室、大棚蔬菜、花卉、无公害规模化养殖场等机械和设备,建立并实施新都区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和设施农业机械化进程。
具体技术路线:一方面狠抓机具选型工作。选择功能齐全、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服务及时周到、农民欢迎的机型进行示范推广;另一方面依托农机科研单位研究开发适用于农业设施内、蔬菜露地、大田、坡地、果园、苗圃等的作业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转向灵活,搬动轻便,价格低廉的动力小底盘和系列配套作业机具,以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
表4-2 种植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表
投资规模:2008年——2010年,每村每年投资15万元,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建成1-2个示范点。2011——2017年,在进一步完善优化的基础上,每年投资50万元,总结、推广10个适合新都区特色的种植业农业机械化模式。
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化项目。现代化养殖对于节省土地、饲料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项目以推动新都区养殖业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为目标,以《新都区“十一五”畜牧发展规划》中的“优质商品猪产业化建设项目”、“新都区普兰克猪业合作社建设”、“生猪无公害养殖及加工”、“成都市军农科技养殖基地”、“水产养殖开发”等项目为依托,实现养殖业供水、喂料、换气、清除粪便、适时监控、屠宰加工、运输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专业生产为项目主要内容。
2008年——2009年,投资20万元,规划、引进、消化技术;2010年——2017年实施200万元的现代化养殖设施机械购机补贴,提高全区规模化养殖场机械化设施建设水平和装备水平。
表4-3 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进度表
4.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结合新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养殖污染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等为重点内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17年根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使农村饮用水环境得到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态村镇建设活动全面展开,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切实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设备,积极发展秸秆饲料、牧草加工机械,推广沼气集中供气、沼气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大力发展生物有机肥加工设备、食用菌基料生产设备。到2017年,畜禽粪便、秸秆、废膜等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村容整洁,生态良好,促进“种、养、加”各业的机械化协调发展,推进新都区新农村建设。
项目计划在丘陵片区、新民片区养猪业较集中区域,以及新繁镇、清流镇为主的家禽饲养区域为试点,建设集约化养殖基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示范项目,集中解决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养猪家园的粪便污染问题。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利用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污泥、农产品加工下脚料、食用菌渣、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环保型绿色肥料(生物有机肥)或商品型食用菌基料,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2008年——2009年规划用地3~5公顷,投资150万元,建立生物有机肥生产厂,规划、引进、消化技术;吸纳就业人员约50人/厂;2010年—2017年根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需求,逐步扩大新都区粪便、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规模并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