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3-07-29 11:14:54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五、规划任务
(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明确各类机构职责
1、医疗服务体系
以市属医院与三级民营医院为医疗服务网顶;以镇街综合医院及相当规模专科医院、二级民营医院为医疗服务网的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村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医疗服务网的网底。三级医疗网内建立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制度,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对条件较好的中心镇医院,通过引导支持,调整布局,逐步建成片区性医疗中心,解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2、医疗服务各类机构职责
市属医院和三级民营医院要加强重点(特色)医学专科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办成我市医疗、医学教育、科研、康复的技术指导中心,重点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发挥网络顶层作用。
镇街医院要发挥三级医疗网的纽带作用,在落实基层公立医院主要职责的基础上,要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全面落实“六位一体”功能,充实专业技术人才配置,尤其是全科医师的配置,引进适宜人才,开展适宜技术,为居民提供连续稳定的健康管理服务。
探索村卫生站改革,将我市农村卫生站逐步转型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社会办的门诊部、诊所,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
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推动老年护理、心理咨询、营养咨询、口腔保健、康复、临终关怀、健康体检与管理服务业的开展,满足群众的多层次需求。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规范执业。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的监督检查、审核和评估。
3、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及监督执法网络。
加强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卫生监督协管制度。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形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增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扩大监测范围和品种,逐步建立健全涵盖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及时有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
加强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健全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卫生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人才队伍,提高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完善职业病防治机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重点职业病危害监测哨点和职业病防治信息体系,提高职业中毒预警和医疗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办、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以市新涌医院为龙头,各镇街医院设置精神卫生科(心理咨询小组),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专人负责协助开展精神卫生服务,逐步完善精神卫生网络。
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在城区选址迁建市中心血站,并在现有2个捐血中心的基础上,再增加2-4个捐血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运作高效的采供血服务架构。
4、公共卫生服务各类机构职责
随着公共卫生管理职能重心下移,市级公共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对镇街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及监督稽查工作;承担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镇街公共卫生机构主要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技术服务工作;承担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助辖区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