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3-05-15 16:51:38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四)加强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
为应对日益繁重的院前急救任务和快速增长的业务数量,按照市民日常急救车辆按每万服务人口不少于0.25辆的配置标准,同步合理增加救护车配置数量,以满足市民日常急救服务的基本需求。
急救车辆配置遵循合理、必需原则和均衡性原则,确保急救车辆用于院前急救业务,并优先满足人口导入区、大型居住社区的需求。加强急救车辆调度和维护管理,充分发挥急救车辆的使用效率。同时,保持车辆更新率,提升车载医疗和通讯设备配置标准和质量,保证低故障率和低维修率,确保急救工作高效安全开展。
合理增加救护车配置数量,配置危重新生儿转运专用救护车。优先满足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运需求。
(五)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
1.建立本市院前急救医师定向培养制度
由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接受委托,增设临床医学(院前急救)专业方向,实行免费培养。培训对象参加高校统一入学考试,单独志愿,单独划线,提前录取,并与各区县急救中心签署免费培养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在本市从事一定年限的院前急救工作。申请纳入市、区两级财政卫生专项。院前急救专业毕业生经本市统一考核后,获得上岗资格证,持证上岗。
2.加强学科人才建设,培养学习型院前急救人才
建立院前急救医师定期培训与进修提高制度。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实际,定期开展急救医师各类业务培训,并有计划地安排急救医师到综合型医院进修学习,多形式、多渠道地提高院前急救医师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各相关医疗机构要做好院前急救医师进修培养工作。鼓励院前急救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全面提高院前急救卫生专技人才整体综合素质。
3.合理配备院前急救从业人员
原则上每辆救护车配备4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驾驶员、担架员等辅助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解决。
4.建立多层次的院前急救人才体系
根据分类救护模式的需要,通过培养、引进等手段,建立起一支由院前急救医师、助理医师、护士、医疗救护员等组成的,多种层次、结构合理的院前急救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二、三级医院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在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到各级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定期工作的制度。
5.积极探索开展医疗救护员试点制度
在院前急救辅助人员(驾驶员、担架员)中探索引入医疗救护员制度,明确医疗救护员的功能定位和职业范围,加强医疗救护员培养体系建设,探索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项目,保证医疗救护员来源和素质。
6.探索院前急救医师分流机制
为因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不再适合从事院前急救一线工作的院前急救医师建立适当的分流机制。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加强急救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合理利用各类卫生资源,探索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尝试医疗急救进社区。
⒈加强院前急救调度和指挥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引入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提高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
⒉探索建设数字化救护车管理系统,将指挥调度运行数据、车辆运转数据、病人诊治数据、视频音频数据等进行数字化集成,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⒊依托全市专业救治中心和三级医院,根据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各类创伤意外、气体中毒等疾病特点,探索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的诊断救治和信息传输模式。
⒋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底功能,探索医疗急救进社区,尝试院前急救与社区卫生服务快速有效的联动机制,提高急救病人第一时间的现场协同救治能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