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7月21日

中国经济能摆脱困境吗?

 2012-08-06 10:46:11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鲍庆:在缺乏基本面支持、屡创年内新低的弱势市场中,难有明确做多动力。因此,耐心等待,关注信号,投资者才可获得主动,进退自如。市场在未能获得信号验证之前,将很可能保持低位弱势震荡走势。如果信贷数据及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明显好转,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实质性稳增长措施,则有望出现一波反弹,但反弹空间有限。因此,关注中长期贷款数据及政策面等信号,未见明显信号前,以控制仓位为主,避免为抢反弹对仓位失去控制,丧失主动权。基本面的等待主要看7月数据和8月中的中观指标,市场面的等待主要看强势股的补跌是否完成,政策面看是否有直接呵护股市的政策,8月中下旬应该是个更好的决策点。

关注超跌周期和非银金融板块

中国证券报记者:下半年投资机会在哪里?

凌鹏:投资机会来自三条线索。其一,社会重构,投资与未来相关的东西。中小板和成长股仍是主战场,代表未来的“证券、保险、环保、医药传媒”值得关注,在7-8月的补跌中可以提前布局;其二,财经重构,关注地方政府并购重组带来的突发性机会,地方政府如何盘活资产是一大课题,可能带来投资机会;其三,要素重构,土地改革值得关注。

鲍庆:在板块的选择方面,可以循稳增长的途径,即投资落实、货币政策放松、结构性减税来进行配置。

如果中长期贷款回升这一信号出现,投资周期类行业将有支撑。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比较来看,我们较为看好中下游的周期品。从跌幅来看,7月机械设备、交运设备等中下游行业在周期品里跌幅居前,率先超跌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降准降息的信号出现,央行稳增长意愿得到再次确认。资金面持续改善,相关利率敏感型的行业将获益,如保险、券商、火力发电。此外,房地产业也将受益。

如果稳增长政策以结构性减税的形式出现,我们认为,对消费类股的利好将有限。首先,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仍有待观察,即使有也可能为中长期的。其次,由于物价下行较为确定,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仍将小幅下行,消费类行业业绩下行仍不可避免,减税并不能扭转这一趋势。第三,消费类在7月涨幅居前,有补跌风险。

央行昨日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关注需求变化,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切实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稳定适中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表示,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的协调配合下,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对于物价形势,央行强调,受到基数降低等影响,8月份后同比CPI有可能出现一定回升,目前看回升力度不会太大。当然也需要注意的是,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扩张性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

“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央行强调,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强调,加大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文化传媒等的金融支持,满足铁路等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企查猫

对于汇率政策,央行称,将继续改进央行外汇操作方式,降低干预频率,增加灵活性,使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我们认为,可考虑配置超跌的周期股,如机械设备、重卡;以及有望受益于资金面进一步改善的非银行金融、房地产及火力发电板块。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