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5月4日

中国发展页岩气还差6000亿 专家呼吁鼓励民资进入

 2012-05-16 08:37:01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中国政府在今年三月份发布了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达成这个目标非常困难。

开发页岩气要求更高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

美国人目前正加大页岩气开发力度,其原因只有一个:页岩气大规模的商业化开采,使美国整个天然气产量将俄罗斯甩在身后,甚至足够享用100年。

美国人赋予页岩气的战略地位迅速撬动了世界能源格局的神经,向来敏感的中国市场亦格外兴奋。除了像亚洲、欧洲许多国家那样出手收购页岩气资产外,由中石化主导的全国首个页岩气产能建设项目也即将开钻。但资金缺口、技术落后、政策缺位及管网不畅,却成为狂欢背后的隐忧。

为什么要国产页岩气?

未来8成石油要靠进口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340亿立方米,而去年已经达到1800亿立方米。在非常规天然气能源的版图上,可以划下近三分之一的领地。普通民众也已从奥巴马处知晓,这些呈暗褐色和黑色的岩石中蕴藏着美国能源的另类未来。

但比美国人更需要早做打算的,却是中国人。即将迎接“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的命运,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仍然相当单一。 数据显示,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长期居高不下,石油比重较低,天然气更是微不足道。

预计到了2030年,受制于自身的产量,中国要有80%的石油消耗需要依靠进口,价格和安全的双重风险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已隐约闻得“远雷”的决策层只能将聚焦对准天然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就要从目前的4%上升至7%—8%。

而从资源量上考量,常规天然气的可采资源远远不如非常规天然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接近常规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的2倍之多。

意识到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战略重要性,决策层今年三月份发布的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畅想,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一组鲜明的对比数据显示,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储量约为31万亿立方米,在2009年,非常规天然气中的页岩气产量还为0。

页岩气开发差多少钱?

“采气”还缺6000亿元

不过,畅想背后,首先是残酷的资金现实。中国共钻完的页岩气气井只有63口,还不到美国的0.07%,且多数属于实验性质。这63口气井也是造价不菲:一口直井达到每米2万美元,水平井更是达到每米3万元,这意味着打完一口3000米深的气井需要投入1亿元左右。据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保守估算,要在2020年达标,中国需要打出2万口井,也就是还存在4000-6000亿元的资金缺口。

这还不包括基础建设的巨额投入。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中国现在仅有4.9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气管道网,只有大约美国的十分之一,还需支出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来打造输气的基础设施。

尽管成本仍高居南下,挡不住想从中石油布局页岩气中分一杯羹的中石化。在1000年前发明了竹管井用于开采盐四川元坝,中石化去年12月开钻了首个页岩气测试井。这个垂直勘探井大约可在4100米深度探获页岩气。

今年6月,中石化还将在元坝附近的涪陵地区开钻第一口水平页岩气井。粗略计算可知,光是去年那口测试井,中石化就投入了1.2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中国的这片能源蓝海,海外公司正蠢蠢欲入。其中,美国的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已与中石化签订研讨协定。壳牌则与中石油配合开辟一个页岩气区块,未来5年计划每年投资100万美元。此外,意大利埃尼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集团也都伺机而动。

中国有自己的技术吗?

企查猫

美国技术无法照单“翻版”

“采气”大亨中石油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在公司于2007年10月签定的一份页岩气联合研究协议中出现了作为合作方的“美国新田石油勘探公司”的名字。从体量上看,这家资产轻量级油气勘探公司只有70亿美元资产,但全美都认同:正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动的技术创新,曾改变了美国页岩气革命的进程。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