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5月15日

中国多晶硅自救战:对韩美反倾销遭光伏下游企业反对

 2012-07-28 09:48:27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自救

为什么商务部支持“双反”?

企业在申请资料中称,与2008年相比,去年自美国和韩国进口的多晶硅增长了432%,进口平均单价由最高时的300美元/公斤跌至30美元/公斤以下,跌幅为90%。

7月27日,海关公布的多晶硅进口数字显示,上半年进口多晶硅达到历史高点,为4.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5%。交易价格从年初的31.6美元/公斤,下跌到25.7美元/公斤,半年下跌29%。如扣除长单交易价格因素,进口零售价格降幅高达40%。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美韩占比67%,比上年同期增加9%。

与美韩大量低价甩货对应的,中国43家多晶硅企业,仅有8家勉强开工生产。“浙江一家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一份报告称。“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多晶硅产品存在严重的倾销行为。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向多晶硅企业提供的大量补贴,使得美国多晶硅制造商获得了成本和价格优势,导致美国企业大量向中国低价出口。”在呈述材料中,中方如此表示。

下游企业也并非不受影响。前瞻网了解到,无锡尚德于去年7月,以2.12亿美元的违约金,终止与美国MEMC早年签订的10年多晶硅采购合同。知情人士透露,因与MEMC的长单价约在60美元左右,所以尚德不惜支付巨额违约金以摆脱,转而与韩国厂商签署35至40美元左右单价的合同。不想,去年底,市场价再度跌破30美元。

二度倾销

“美国、韩国为什么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供给中国光伏企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由此中国上游原料企业活不了了,他们还会继续供给低廉的价格吗?”多位光伏上游企业管理层指出,中国光伏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在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就发起了一轮对中国多晶硅低价倾销,中国多晶硅产业不堪打击,全军溃败,只剩下四川峨眉739厂一家维持每年几十吨的实验性生产。”中国多晶硅企业在“双反”申请书中强调,受制于德美日三国的技术封锁,中国多晶硅企业发展缓慢,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曾有多达20多家多晶硅企业,但覆没于欧美同行的不正当贸易侵害。因此,一直以来,中国多晶硅获取受制于人,90%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

但在过去5年,随着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中国的多晶硅年产量从两三百吨发展至4.5万吨,原材料自给率由几乎为零,提高至50%左右,已形成数百亿元级的产值规模。

上游的崛起和下游结成稳定的供应关系,使得多晶硅价格从最高时期的每公斤400美元,回落到30美元左右。

在这一时期,外方新一轮倾销战打响。尤其是美国EvergreenSolar、SpectraWatt以及德国Q-Cells等光伏企业相继倒闭后,国际多晶硅巨头纷纷加大对华倾销力度。

中国多晶硅企业向商务部提供的证据显示,2011年,美国6.5万吨多晶硅产量,留在国内使用的不足3%,韩国的多晶硅消费市场几乎为零,但韩国向中国出口多晶硅为2.1万吨。每年倾销保持40%以上的增长。

此外,在政府补贴上,美国政府通过各种经济刺激措施扶持包括多晶硅产业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多晶硅产业作为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基础,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巨额补贴。据前瞻网了解,2010年1月,美国宣布获益的企业名单和免税金额,美国6家最大的多晶硅制造企业中有4家榜上有名:Hemlock获得1.4亿美元,Wacker获得1.28亿美元,REC获得1.5亿美元,AEPolysilicon获得4400万美元。“美国对多晶硅厂商提供的巨额补贴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内产业的利益。这些补贴刺激了美国多晶硅厂商产能、产量的急剧增长,使其生产成本远低于正常水平。”中方对此发出指责。

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多晶硅对中国出口的激增——出口量从2008年的5371吨增长至2011年的17476吨,增长幅度为225%,出口额从2008年的7.5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0.4亿美元。

企查猫

过去两年半,多晶硅价格基本在每公斤60美元的水平,目前虽然在30美元以下,但这个价格不可持续,因为会使中国所有的多晶硅厂商亏损,个别成本控制好的大型企业也只是微利。中国多晶硅企业在申请书中呼吁,作为光伏下游企业,并不能沾沾自喜于一时的低原料价格。等到中国的多晶硅企业全军覆灭了,外方必然把价格提起来,届时中国企业必将承受更大损失,当前企业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因小失大,要严防对方的战略性侵略意图,不能给他们提供趁虚而入的机会。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