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5月29日

“康熙来了”十年: 台湾综艺节目整体已过低潮

 2014-07-10 17:53:10 责任编辑:林雪 来源:虎嗅

1978年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从邓丽君、罗大佑、琼瑶、林青霞到周杰伦、F4、蔡康永,台湾文化人在内地的强势影响力保持了20多年,但现在明显式微。十年前康熙崛起,现在回过头,从某种角度看似乎是最后一浪。1949年跨越台湾海峡将中国传统精英文化带过去的那些家族们,后代要么去了欧美或中国内地,要么已经跟台湾的经济一起慢慢沉没。

想想康熙2004年1月5日开播后的那轮嘉宾名单,李敖、马英九、连战、罗大佑、陈文茜……再到当时所制造的许纯美、国光帮等社会热点话题,主持人小S“调戏”男嘉宾在两岸掀起的女性主义热潮,还有在蔡康永主导下所形成的冷眼旁观、嬉笑怒骂的清新风格,在网络传播的强大威力下,康熙成为整个华语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在蔡康永的鼓励下,小S剪费翔的胸毛、与李敖聊性能力、与连战聊内裤颜色、坐马英九大腿……康熙前任制作人孙乐欣说,他发觉许多原本严肃的人,听到要上康熙,尺度都会变宽,愿意展现自己有趣的一面。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康熙令所有人都屈服于其本身的气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地娱乐市场开始蓬勃发展,许多原本在台湾发展的艺人北上,留在台湾的时间减少,康熙能够请到的嘉宾数量也逐渐变少。而所有的大牌明星几乎都已被康熙访问过,有些甚至已来过节目三五次。“我们做周杰伦,他的音乐、他变魔术、他的电影、他的好朋友们,全部都已经聊过一遍了,他来十次我也不知道要问他什么了。观众不累吗?而且我们还只有一个周杰伦,一个蔡依林。”B2说。

主持人的好奇心也在迅速磨灭,挖掘一个人的人生也许很有趣,但三番五次地挖掘同样的人生,却很容易令人幻灭。“康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快地把别人的人生看完。”孙乐欣说。

节目开始被迫转型。维持谈话类节目本色不变的情况下,孙乐欣和继任制作人B2开始谋求添加一些综艺类元素。康熙由人物专访转向话题讨论,而为了顺应其主要目标观众:20至40岁的上班族女性(康熙收视率只计算这一部分人群),话题也开始向感情、化妆、美食等方向倾斜。“卸妆”、“舞蹈大赛”等综艺味浓厚的节目类型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康熙作为日播节目,一年录制超过260期,平均每期5名嘉宾。每周三录制一天,从中午12点到晚上11点,一次录制完下周要播放的5期节目。而同期台湾还有其他综艺节目也在录影。这催生了节目对嘉宾数量的要求。但大牌歌手和演员多半都在大陆,不在宣传期不愿上电视。某种程度上,是2008年之后的康熙成就了台湾的“通告艺人”这一特殊人群。他们多半都没有什么作品,或与明星沾亲带故、或是过气歌手或演员、或者只是单纯能讲故事敢扮丑自己,就可以上节目大聊自己的人生经历,赚取酬劳。目前台湾共有大约200名通告艺人,聊天风格符合康熙要求的不到80名。效果好的嘉宾如沈玉琳,2013年总共上过26次康熙。

“现在换我们自己倒霉了。”B2说。即使是通告艺人,故事也有讲完的一天,原本想出“你曾和谁交往过”这样的话题就可以录一集,但现在,常上康熙的艺人之间的关系观众早已烂熟于心。话题只能不断向下延伸,稍有重复,观众就会开始抱怨。而艺人也开始出现断层,常出现的艺人年龄通常不满30岁,人生阅历不丰富,也讲不出故事。B2曾规定自己,每年都要让康熙出现一到两名爆红人物,过去几年除了赵正平和沈玉琳,还有大学老师曲家瑞、前新闻台主持人盛竹如等。但今年的康熙播出近半,还没有一个话题性人物出现。

47岁的沈玉琳是台湾前知名综艺节目制作人,但台湾电视业整体不景气让擅长整人、外景类节目的他生意艰难。2008年,他结束了自己的制作公司,考虑到自己曾经上过节目还颇受欢迎,就决定转至台前,尝试成为一名通告艺人。上了几次康熙,没想到收视率甚高。从2011年至2013年,他在康熙蝉联“看到他最不想转台王”,事业迎来第二春。

这几年他常去大陆,在机场被人认出来,张口就说“您是康熙的那个谁吧?”绝大多数大陆观众都是通过这档节目认识的他。作为全台湾最受欢迎的通告艺人,他一个月平均上80个节目。可只要不上康熙,微博里的留言就全是“玉琳哥,你怎么消失了?”

“我累得跟条狗一样,他们还说看不到我。见鬼了?没办法,内地人就只看康熙。”

另一位知名制作人赵正平发迹于节目《国光帮帮忙》,但康熙却让他真正为观众熟知,他坦言,自己人生的所有转折点,例如出书、做导演宣传新戏、出唱片、跳舞,几乎都是通过康熙发扬光大。“这是我心里的一个痛,好像我上康熙才红,不上康熙就没人认识我。”他说。

曾因曝光感情而在康熙中痛哭的曲家瑞,说康熙在她眼中,像一个罗马竞技场,“把两只狗放在里面斗,看谁会咬死谁”。作为嘉宾,领了通告费,出效果是她的义务。但有一次,在小S频繁遭遇各种负面新闻期间,曲家瑞去上节目,看见她在开场前披着围巾,形容憔悴,节目一开场,她又言笑嫣然。那一刻,曾觉得自己被愚弄了的曲家瑞突然明白过来,“在这个竞技场里,她也一样被全部的观众用鞭子抽打,这样她才能够娱乐别人。”

灵魂:最好的时候过去了吗?

在台湾,康熙仍是当红节目。台北的出租车司机听说我们来采访康熙,连连说“很红,红了好久”。金星制作手上仍在制作的节目,只有康熙坚持了10年之久。如今,康熙收视率稳定在1左右,偶尔特别好,可以达到1.7,差时则只有0.7。

再回头看康熙,马咏睿称它为“台湾访谈类节目始祖”。尽管从时间概念上看,康熙不是最早,但自康熙始,各家电视台才一窝蜂地开始效仿制作访谈类节目。但客观上,康熙的高收视也限制了电视台求新求变的决心,“低预算做出来高收视,为什么还要再花钱?”

这样的想法导致的结果是,除了康熙外,其他台湾综艺节目在内地的影响力都在减弱。视频网站爱奇艺买下了包括《康熙来了》、《小燕有约》、《国光帮帮忙》在内的多档综艺节目网络播出版权,除康熙之外,其他节目的点击率排名都很靠后。

今天,曾经打造过《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全民大闷锅》、《超级星光大道》等诸多王牌节目、被人称为台湾综艺教父的金星制作董事长王伟忠,手里只有一个康熙还保持着原来的地位。但问题是,这样一枝独秀的局面还能撑多久?

《康熙来了》最好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沙发那头的王伟忠眯起眼睛,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对快人快语的他来说,这样的时候不多见。

半晌,他说,“你可以这样说,但作为这个节目的制作公司老板,我不能这么说。”

24岁就在台湾电视圈声名鹊起的王伟忠,今年57岁,他经历了开放报禁、制播分离、有线电视崛起等一系列传媒环境变革。他祖籍北京,眷村出身,身为外省人又有着台湾情结。目睹了蒋介石去世、蒋经国开放,再到后期两党竞争等时局变化。面对如今的台湾综艺环境,坚称“没有本位主义的台湾失落,但要为台湾作一些努力。”

忆起当年,他雄心勃勃,心中始终装的是大中华。“泱泱大国,我们土地北起黑龙江,南到曾母暗沙。我们是穷,可我们有大国思想。”张口闭口就是要做“中国电视史”,写剧本定名“中国小姐”,读古书,说古话。这几年,他慢慢发现,台湾人在内地人眼中成了“台湾小确幸”。他说,“台湾人有钱了,可心却变小了。”小岛思维困住的不是人,而是心胸本身。

所以,去年一年,他带着旗下艺人先后上了两档大陆综艺节目《中国梦之声》和《中国达人秀》,他必须为未来做打算。

企查猫

他回忆起十年前的两位主持人,一个没结婚、没孩子,单身姑娘无所畏惧;一个知名度还仅限于岛内文化圈,并未成为华人文化偶像。十年后,今非昔比。

“时势造英雄。”他说,“什么都是天时地利人和。”拿康熙来说,就是应了台湾的制作尺度宽松,可以辛辣调侃、肆无忌惮,恰逢互联网将华人文化差异抹平,在大陆的成功本非计算,完全是时代选择了康熙。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