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7月7日

中国光伏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没有一家企业盈利

 2013-07-09 09:57:19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资源换产业”的诱惑

早已落户当地的珍贝羊绒在当地政府的游说下,做起与主业毫不相干的光伏组件行业。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英国研究机构Solar media王超回忆了地方政府创造产能的游说能力,2009年,Solar media应浙江省湖州市邀请规划光伏产业园,政府负责人找到当地做小商品、纺织等各行各业人士,游说他们投资光伏产业。

早已落户当地的珍贝羊绒即在此过程中转投与其主业毫不相干的光伏组件,2009年5月,浙江贝盛光伏成立。

据了解,与贝盛光伏类似转行做新能源的企业为数甚众,这类企业之前是外行,为的是挣快钱。

“租个厂房。买条生产线就可开工生产,市场好的时候,一年时间收回成本。”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负责人表示,“深入研发,占领技术制高点,谈何容易。中国的低端产能往往过剩。”

但地方政府也不总是笑脸相迎,受本地GDP、财政收入、就业等考核指标影响,那些没有在本地落户的企业很难实现销售。

以江苏省为例,除龙源电力一潮间带试验风电场(试用了9家企业的风电机组)外,安装在本省沿海区域的风电机组如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等,均在城或大丰市建厂投资。当地的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曾屡屡接到地方政府递来的“条子”。江苏省盐城发改委曾特意下发文件给风电开发商,希望他们优先购买华锐风电的机组。

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显然打破了华锐风电的战略布局。

据江苏省地税局统计,截至2011年6月,华锐风电在盐城累计投资达到60亿元,据华锐风电统计,仅2009年完工的一期工程即可达到每年1000台1.5兆瓦、300台3兆瓦、小批量5兆瓦风电机组的生产能力。足够目前江苏省全部的风电装机容量。

但自厂房建成至今,受市场供需变化影响,华锐风电盐城基地开工始终零零散散,二期工程甚至根本未投入使用,在当地,与华锐风电同样遭遇的还有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等整机厂商。

企查猫

不独盐城、不唯风电,自2008年国家释放支持新能源信号以来,超过100个市县政府宣布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区

“地方保护主义利用‘资源换产业’进行诱惑,企业不得不到处建厂,以获取当地风能资源,再用资源去换订单。”风电资深专家、原龙源电力总工杨校生表示,“由此造成的扩张是非理性的,具有相当的盲目性,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扭曲了市场。”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