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7日

高新产业成国际贸易摩擦多发区

 2012-05-15 14:00:27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旨在争夺产业制高点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遭遇摩擦加剧的原因是多重的,但总的来说是“外因为主,内因为辅”,本质上是欧美发达国家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

从外因看,一是发达国家保增长的压力使然。徐兵说,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主要体现为高技术产业方面,这是它们的“命根子”。随着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增加,这些发达经济体日益感受到威胁,针对从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所设置的贸易障碍自然越来越多。余本林说,截至目前,全球与中国有贸易摩擦的国家有20多个,美国涉及的金额就占了全部贸易摩擦金额的近1/3,“摩擦向高科技产业领域延伸的目的就是增加中国商品入美难度,保护本国制造业。”

其次,推动欧美国家“再工业化”、加快制造业回流充实经济。张向晨分析认为,今年2月以来,随着一系列法案措施推出,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已经从口号进入了实际行动阶段,虽然美方也将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列为重振目标,但重点还是放在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上,“这就与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特别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意向形成对立,势必形成争夺,因此美方必然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市场,并给投资者加压,逼迫他们把投资重心放在美国。”

“哪里有竞争,哪里就容易出现摩擦。”张勇说,近两年中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光伏等领域与美欧企业逐渐开始贴身肉搏,贸易摩擦从传统领域转向高新技术领域,新兴市场正面竞争加剧也必然导致摩擦升温。长期来看,贸易摩擦的常态化将是欧美制造业回归的必然结果。

刘良华说,从光伏行业看,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差距“也就在一两年左右”,稍微一发力就赶上了,“但是贸易摩擦给我们许多合作伙伴造成了困扰,在增加后续合作和扩充投资上心态犹豫。”

从内因看,我国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无序是造成摩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新能源产业较为显著。李粉莉说,该产业之所以引发贸易摩擦,与我国个别企业没有按照客观标准核算成本、按照合理价格出售产品有直接关系,“一年不到的时间,价格跟跳水一样往下降,美国企业能不急吗?”一名浙江企业主反映,甚至在遭遇“双反”调查之后,仍有一些企业不顾行业整体利益,为避免抗辩失败失去部分国外市场,在短期内大幅加大出口,很容易给立案国留下“倾销”的口实。

实施“借力打力”和“走出去”

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必争之地”。刘良华说:“欧美市场占据我国出口主要份额,具有引领性,要想继续保持发展空间,就必须坚决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在国家层面进行反对、采取反制措施的同时,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应对能力。一些在贸易战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通过“借力打力”和“走出去”的办法应对摩擦。

所谓“借力打力”是指发动欧美发达国家关联企业应对摩擦。张向晨说,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一大特点就是全球布局性强,“中国有出口,也有进口,企业有部分在中国,也有部分就在欧美,一损俱损,因此要善于和欧美的下游用户沟通,可以通过领导人演讲、商贸交流等方式激发他们去游说本国政府,影响甚至改变对方贸易管理机构的裁决。”

浙江巨石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商,在今年4月刚刚结案的欧盟对中国产玻璃纤维织物反倾销案中,巨石集团采取“用欧洲人的需求打动欧洲人”的办法积极应诉,最终以欧盟撤诉告终。巨石集团副总裁项茹冰说,去年7月得知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巨石集团和其他玻璃纤维企业第一时间向客户发去告知函:“我们的产品优质、低价,并不存在倾销,一旦征收反倾销税,税负最终还得你们自己埋单。”项茹冰说,中国的玻璃纤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国外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得用我们的产品,结果客户很快响应,西门子、维斯塔斯等大型企业还调动多方资源,帮助中方应诉。”

巨石集团找到了27名参与投票委员的邮箱地址,让客户逐一给他们写信游说。“一方面表明我们有优质产品,二来欧盟看中就业率,玻璃纤维是应用广泛的新材料,给下游带动的就业岗位比大约是1:40,我们这里1个人失业就要导致40个欧洲人失业,这击中了欧盟的要害。”

此外,加大“走出去”力度绕开壁垒和拓展新兴市场。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干事长阿丹·阿明就表示,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在欧美增资设厂,绕开壁垒,也可以考虑让市场更加多元化。随着新兴国家的迅速跟进,全球新能源市场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寻求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可成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重要措施。

企查猫

浙江正泰集团眼下正在积极应对美国对我光伏“双反”调查,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一来采取了自有新技术,二来因为加快全球布局,对这一轮来势汹汹的“双反”调查并不太担心。正泰通过和多个国家的知名企业合作生产,制成成品后,再通过其销售渠道发往世界各地。近年来正泰通过收购外国销售团队,聘请上百名外国专家,已经在欧美多个国家成立了海外销售子公司。南存辉说:“贸易摩擦以后会越来越频繁,通过走出去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可以避开原产地限制,尽量减少摩擦损害。下一步可以考虑直接把工厂开到欧美等主要市场去。”

张向晨说,争夺是双方面的,根据摸底调查,目前大型跨国公司仍然都十分热衷对华投资,国外可以搞摩擦逼企业回国,中国同样可以完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核心企业来华投资。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