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8日

多晶硅价格跳水 企业濒临绝境

 2012-03-20 14:07:15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业内人士表示,需求决定市场,多晶硅价格的急速下跌关键在于下游市场需求的低迷。

出口市场遭遇双反压力,加之原材料成本上升,国内多晶硅企业纷纷倒闭。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显示,由于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持续下跌至谷底的20万元~23万元/吨,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除6~7家上市公司外,均已陷入全面停产状态。

业内人士表示,需求决定市场,多晶硅价格的急速下跌关键在于下游市场需求的低迷。并且,成本高导致的高价格也使得国内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内的多晶硅行业需要一个彻彻底底的整合,使得以前以投机为目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降低产能。

八成多晶硅企业逼近停产

日前有消息称,四川作为国内多晶硅最集中的产地,自多晶硅价格去年下半年骤跌以来,工信部首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6家多晶硅企业中多数已停产,仅2家企业勉强求生。

对此,工信部召集数家多晶硅企业代表座谈,商谈目前的市场形势及政策。多晶硅行业惨淡,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也下跌,前两年投资的项目如今陷入尴尬境地。

四川一个多晶硅企业负责人表示,全国的情况和四川相同,目前八成企业已近停产,即便开的更多基本上都是半开半停状态。目前,四川境内的多晶硅企业只有永祥和瑞能在维持生产,瑞能则是自用。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停产意味着很大的损失,然而即使这样,企业也愿意停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随着多晶硅等产品价格下跌,有关公司开始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拓日新能2011年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总金额5437.4万元,公司2011年亏损1.39亿元。光电股份等公司也都加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虽然近期多晶硅价格略有回升,但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价格未来会回升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平衡实现时间的长短,但是价格总体下行,技术含量提升,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应用量不断提升,这是新兴产业必然的曲线,会反弹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还是要下去。

供给大于需求为倒闭主因

近年,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甚至一度突破500美元/公斤,这也让很多企业将其视为掘金之地,蜂拥而至。然而好景不长,金融危机后价格便急速暴跌至20~30美元/公斤,这让下游厂商措手不及。

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荣强分析称,需求决定市场,多晶硅价格的急速下跌关键在于下游市场需求的低迷。进入2011年以来,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加上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纷纷削减对太阳能的补贴,使得欧洲的光伏需求大幅萎缩,多晶硅的市场需求出现连续性的下滑。

而在需求下降的同时,国内多晶硅企业的产能却在不断扩大。据估计,2011年全球多晶硅的总产能将达32万吨以上,而市场需求则不足20万吨。产能大幅过剩,制约着多晶硅的价格。

随着供给大于需求,至今年多晶硅价格一路跌至30美元/公斤以下,触破中国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成本底线,国内企业的成本远远高于海外企业,缺乏竞争力也是倒闭的主要因素。

一位光伏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全球光伏行业低迷,包括美国瓦克、MEMC,韩国OCI等大厂均低价或以亏本价格向中国出售多晶硅,它们的报价都在21-22美元/公斤左右,国内企业的成本多在35美元/公斤以上,根本没有竞争力,国内中小规模的企业势必将渐渐被淘汰。

整合淘汰落后企业降低产能

多晶硅行业的规模效益相当明显,大规模生产能够有效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而且更便于企业统一产品的质量。业界普遍认为,国内的多晶硅行业需要一个彻彻底底的整合,使得以前以投机为目的,同时没有呈现规模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导致国内多晶硅企业产能有一定的降低。

近日公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亦提出,到2015年,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秘书长王月海表示,产业规模化的发展目标,是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型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技术创新能力等各方面优势,可使得当前产业无序化的市场竞争向规范化发展。对于龙头光伏企业来说,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将带来利好,产能规模的扩大也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企查猫

有分析人士判断,短期内国企不会进入多晶硅领域,他们更多的还是从中下游往上游发展。预计每个省都会有1~2家受当地政府保护的企业,综合考虑,多晶硅企业至少还会有10家保存下来。

崔荣强认为,产业集中有利有弊,对于多晶硅产业来说,其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大规模生产能够有效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推动多晶硅价格的下跌,并且能够更好地保证多晶硅的质量和品质。对下游厂商而言,规模效应带来的价格下跌显然是一大利好。一旦多晶硅行业集中度过高,光伏组件企业将可能丧失话语权,多晶硅采购价格也将有所提高。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