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6日

国内玉米供不应求

 2012-04-22 11:17:38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近些年,玉米深加工消费量不断增加,国内玉米出现供不应求,限制玉米深加工产业的措施陆续推出。

中粮生化17日发布公告称,今年该公司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助标准的财政补贴将大幅下降。

补助标准缩减大半

中粮生化控股股东为央企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持有该公司20.74%的股份,最主要的业务是燃料乙醇类产品生产。

根据中粮生化17日发布的公告,按照国家财政部的规定,该公司2012年度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助标准为500元/吨,较2011年燃料乙醇平均补助标准1276元/吨下调了776元/吨。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调控的进一步政策延续。去年国家已经决定逐步取消乙醇生产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

去年11月17日,中粮生化发布公告称,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变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税收政策的通知》,从2011年10月1日起,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用于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的变性燃料乙醇,将逐步取消增值税退税政策,同时逐步恢复征收消费税。至2015年1月1日起,增值税退税政策则完全取消,并征收5%的消费税。

玉米供需扭转:中国渐成进口国

国家连续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调控与当前国内玉米价格、供求发生变化有直接关联。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介绍,自去年年底开始,国内玉米价格经过短暂回调后再次上涨。4月16日,产区大连港三等玉米的平仓价超过2460元/吨,而去年同期的价格则为2175元/吨;销区广东港的价格则为2530元/吨,也比去年同期上涨约300元/吨。

国内玉米供求也在发生变化。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国内玉米市场以供大于求为主,是世界上的主要玉米出口国。但是从2009年起,由于国内玉米减产,加上国内需求持续上升,中国从玉米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当年首次从国外批量进口超过100万吨玉米,此后每年都出现玉米进口。据悉,今年1-2月份,国内进口玉米到港量已经超过70万吨。

2011年玉米产量虽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845亿吨,但是由于部分产区玉米品质下降过多,不宜用做饲料,导致玉米价格再次上涨。除了国内对于肉蛋奶需求的增加带动玉米饲料的需求外,玉米深加工的快速发展也是玉米消费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2007年的规划,作为深加工的玉米消费量应控制在玉米总量的26%以内,但是近年来这一比例一直在增加,目前已经超过30%,如果国家不加限制,这一比例会更高。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与民争粮的危险”。

油价上涨助推乙醇盈利

不过,虽然政策利空,但是对于经过国家批准的乙醇生产企业,其生产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这些企业都是国家的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乙醇也被定点使用。”

企查猫

中粮生化201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74亿元,同比增长24.03%;实现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19.95%。

补贴下降短期虽有阵痛,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如果总是依赖于政府补贴不会有太大的前途,补贴下降可以迫使企业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此外,随着汽油价格的上涨,乙醇的盈利能力也较以往改善很多。

由于下游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消费需求受到制约,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农户卖粮积极性有所提高,玉米价格在短期内将维持稳定。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