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投资深圳 | 一文看懂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前瞻

分享到:
20 穆晓菲 • 2025-04-25 13:40:55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692G0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产业革新、国际角力与社会变革的关键引擎。于产业升级而言,它不仅打破传统燃油车技术壁垒,更以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为锚点,牵引上下游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智能化、绿色化的全新产业生态,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 “双碳” 目标的战略支点。​

在国际竞争的赛道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前沿技术,强势突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实现了质的飞跃,首次跨越200万辆大关,带动全年汽车出口量达到641万辆,彰显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中的引领地位,为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注入强劲动能,重塑世界汽车工业话语权。

完全依靠新能源汽车荣登 “汽车第一城”的深圳,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这里不仅汇聚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更依托政策扶持与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生态构建等维度全面领跑,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 “中国方案”,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1、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重点政策梳理

近年来,深圳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了“全周期布局、全链条协同、全要素驱动”的政策体系,体现了战略前瞻性与实践突破性的深度融合。政策框架以“市场扩容、基建攻坚、生态跃迁”为三大支点:在消费端、基建端、产业端同步布局,形成技术研发、智造升级、标准输出的闭环生态。

这一政策体系的演进凸显三大特征:一是战略递进性,追求“补短板—扩需求—强输出”的阶梯跨越;二是系统集成性,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制度创新有机耦合,形成“市场牵引—基建支撑—生态反哺”的正向循环;三是数字绿色双轮驱动,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市区域政策统计

目前,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等区域均围绕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通过资金补贴、活动补贴、技术研发奖励、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等方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形成“全链条贯通、区域差异化协同”的立体布局体系,各区基于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呈现出鲜明的功能分工:

上游材料与核心部件高度集聚​​:以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为核心,上游材料(如正极材料、电解液、稀土永磁)企业密集,其中动力电池产业链尤为完备,涵盖锂电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电芯、电容、散热器等环节,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中下游制造与服务生态完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企业超千家,整车制造企业31家,充换电设施企业74家,汽车后市场企业数量达1000家以上,覆盖研发、制造、运维全生命周期,体现“硬件制造+服务增值”双轮驱动的产业特征。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按区域维度)

从区级企业数量分布来看,各区均有相当程度布局。其中龙岗区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企业数量全市第一,承载核心零部件制造功能,汽车后市场规模领先,形成“零部件+服务”生态闭环。​​宝安区聚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领域,产业链中游制造能力突出,企业密度与产能规模优势显著。​​坪山区​​作为整车制造核心区,承担终端集成与技术创新试验田角色。​​南山区与福田区依托金融、科技资源发展智能网联、充换电服务等高端业态,凸显“研发+应用”双中心定位。​​深汕特别合作区尚处起步阶段,动力电池、整车制造初具规模,未来或承接产能外溢与重大项目落地。

产业链呈现“东制造、西配套、中服务”的梯度重点分布:东部龙岗、坪山聚焦硬核制造,西部宝安、光明强化中游产能,中部南山、福田依托总部经济赋能服务增值。这种“核心区技术攻坚+腹地产能支撑+全域服务延伸”的格局,既避免同质竞争,又通过区域互补强化整体竞争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样板。

3、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模

——深圳市新能源其策划产业规模现状

近年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从产能扩张到生态构建均领跑全国。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至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从30万辆跃升至290万辆,4年间增长近10倍,印证了“深圳速度”在绿色产业中的新突破。截至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0万辆,占机动车总量四分之一,超充站建设突破1000座,车网互动站、光储充一体化站等新型补能设施加速落地,“超充之城”骨架已然成型。

根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眼下,这一目标已经提前1年超额完成。

深圳的目标不止于此。根据《南方日报》报道,比亚迪在深汕合作区的50万辆整车产能超级工厂已经全面达产,另一座同样产能规模的超级工厂即将于2025年年中建成投产。在深汕合作区超级工厂全部建成后,比亚迪在深圳的产能预计还将增加100万辆。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现状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差异化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坪山区​​作为整车制造核心区,并联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配套产业链,承担技术创新与终端集成功能;​​龙岗区​​聚焦研发与核心部件制造;​​宝安区​​在自动驾驶、电池电机电控领域形成集群优势,并通过“十链工程”加速车路云一体化试点与产业出海;​​南山区​​和​​福田区​​依托ICT产业基础,重点布局车规芯片、智能算法等前沿技术研发,构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创新矩阵;​​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新兴产能基地,重点发展整车制造与零部件绿色生产。

其他区域如​​光明区​​专注车规芯片与动力电池材料,​​盐田区​​建设国际氢能产业园,​​罗湖区​​打造新能源汽车流通集散中心,共同构成“东制造、西配套、中研发”的全域协同网络。

4、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布局分析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情况

深圳新能源汽车企业布局近年来经历了从“量能扩张”到“质效优先”的深刻转变,呈现出产业生命周期演进的典型特征。2020至2023年政策红利驱动下,新注册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约6250家,2023年达到峰值后2024年骤降至1600家,这一断崖式转折标志着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早期“铺量补链”的野蛮生长阶段基本完成,当前更侧重技术攻坚与生态优化。

截至2025年,企业梯队已形成金字塔结构:塔基由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撑,在电池材料、智能算法等细分领域构筑技术护城河;腰部聚集50家上市企业,覆盖整车制造、三电系统、充换电设施等核心环节,通过资本市场整合资源强化产业链韧性;塔尖虽有5家独角兽企业初露锋芒,但高成长性创新主体培育仍显不足,折射出重资产行业技术沉淀周期长、颠覆式创新门槛高的现实制约。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空间布局

比亚迪作为全球龙头,在坪山区布局超级工厂,龙岗全球研发中心突破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联动深汕合作区60万辆年产能基地,形成“研发-制造-出口”全链条闭环。东部坪山-龙岗片区聚焦整车制造与核心部件研发,带动欣旺达贝特瑞构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材料集群;西部南山-宝安片区依托华为5G车联网、速腾聚创激光雷达、腾讯智能算法,主导“车路云一体化”国家级试点;深汕合作区承接主城产能外溢,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载体空间布局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载体空间布局呈现“全域协同、功能互补”的鲜明特征,各区依托特色载体形成差异化分工,比如南山区重点开展智能算法系统、激光雷达、车载通信等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研发,坪山区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核心,布局整车制造等。

整体来看,东部(坪山-深汕)以制造与研发为主轴,西部(南山-光明)专注技术突破与核心部件,中部(龙岗-龙华)强化服务支撑,形成“前研后产、软硬结合”的全域网络。这种布局既避免同质竞争,又以载体联动加速技术转化,为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链攀升”提供空间支撑。

5、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分析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现状分析

从融资数据来看,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资本驱动的“结构性跃迁”,展现出技术深耕与生态扩张的双重活力。2022至2025年间,全产业链融资规模持续攀升,头部企业单笔融资超60亿元,数亿级战略投资频现,凸显资本对电池、电控、充电网络等核心环节的长期押注。融资方向高度聚焦技术攻坚,从固态电池、智能电控系统到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材料研发、能源管理、智能物流等全价值链,资本已从单纯追逐产能扩张转向底层技术创新与场景化应用突破。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区域分布

区域分布上,光明区以近6家融资企业领跑,贝特瑞星源材质等材料巨头带动负极材料、隔膜领域形成“技术-资本”闭环;坪山区依托比亚迪超级工厂吸引昇麒新能源等配套企业集聚,强化“整车制造+核心部件”垂直整合优势;南山区则以腾讯、速腾聚创等企业为支点,在激光雷达、智能算法等前沿领域构建资本高地。这种“东链主、西材料、中技术”的融资格局,既折射出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硬科技突围、软生态协同”的发展逻辑,也印证了政策引导下“研发在南山、转化在坪山、配套在光明”的协同效应。

6、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各区发展前瞻与规划

——产业优势及投资机会总结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历史性投资机遇,其战略价值已从单一产业赛道升级为全球绿色经济转型的“中国方案”输出平台。在“双区驱动”战略赋能下,深圳依托“政策-技术-资本-空间”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构建起具有全球引领性的投资价值网络:

核心技术攻坚领域​​聚焦产业制高点,动力电池赛道呈现“材料革新+工艺突破”双重机遇——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星源材质复合隔膜等颠覆性技术加速产业化,固态电池中试线年内量产装车;智能网联领域,华为5G车规芯片、速腾聚创激光雷达、腾讯车路云协同算法形成技术矩阵,推动L3级自动驾驶从测试走向商业化运营。​​新兴场景应用层面​​,深汕合作区“港口+智造”模式催生新能源重卡换电体系投资窗口,盐田国际氢能产业园打通制氢-储运-应用全链条,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商业化进程提速,预计2025年形成百亿级市场。

区域协同发展红利​​释放结构性机遇:东部坪山-深汕制造走廊通过“整车超级工厂+核心部件产业园”模式,带动电池模组、电控系统等配套产业投资扩容;西部南山-宝安创新轴依托“智能算法研发+车规芯片试制”双引擎,吸引车联网安全系统、高精度地图等领域创投资本集聚;光明-龙岗材料技术带凭借负极材料全球市占率超30%的产业基础,开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等下一代技术投资热潮。​​政策赋能维度​​,特区立法突破L3级自动驾驶路权限制,百亿级产业基金定向支持“三电系统+能源管理”技术攻坚,燕罗智能网联产业园等载体提供低成本产业空间,形成“技术转化-场景验证-商业落地”的完整闭环。

当前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已超越传统制造业逻辑,演变为“硬科技突破+城市治理创新+全球规则输出”的复合型价值创造——既可通过参与坪山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深汕世界级汽车城等载体建设分享产能扩张红利,又能借力华为智能驾驶开源平台、腾讯数字孪生交通系统等新型基础设施,抢占车能路云融合生态的规则制定权。这种“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场景重构催生新兴市场、制度突破释放系统价值”的投资范式,正使深圳成为全球资本布局新能源革命的战略枢纽。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全景梳理与招商策略建议深度研究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全景梳理与招商策略建议深度研究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全景梳理与招商策略建议深度研究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解析与招商策略建议深度研究报告》报告重在围绕产业链招商共性难题展开,以产业链的角度切入,揭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和发展机会,透视各...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26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穆晓菲
前瞻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10966395
关注
860
文章
252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