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强势抢滩 猛攻新三板
2013-09-25 11:19:37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投资机构:闻风而至 布局未来
作为场外市场的最重要参与者,一直以来PE、VC等机构参与新三板的热情不算太高,相较于市场给券商带来的巨大商机,投资机构们对新三板的态度更多的是观望。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宋安澜直言,“新三板吸引力不大”。他认为,新三板由于流动性等原因,并不能从实质上缓解所谓的退出难。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张云峰更是尖锐提出:“《证券法》不修改,新三板转板是不可能的。即便实现了转板,对企业来说,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尽管如此,当前,大多数投资机构对新三板市场还是充满期许的,这一点从去年6月投资机构参与新三板的第一个小高峰可以窥见。
2012年6月,新三板首批扩大试点至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三个国家级高新区,达晨创投所投资的武大科技,深创投、同创伟业所投资的久日化学等6家企业成为扩容后首批挂牌企业。由于达晨创投、深创投、同创伟业均业界翘楚,他们的积极参与,对业界同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示范效应。
随后,多家“嗅觉敏感”的VC/PE通过定向增发、股权转让等方式布局“新三板”。比如在定增市场比较活跃的上海天一投资,至今已参与了4家企业的定向增发。向来偏好IPO的复星创富、中科招商、东方汇富、启迪创投等,也在新三板扩容前夕投身其中。甚至外资PE机构也纷纷涉猎,抢滩新三板,包括德同资本、卡贝基金资本等。
前瞻投顾认为,在市场环境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投资机构考虑到风险成本,选择驻足观望,也是合理的。但随着全国扩容的大力推进,相信新三板会成为是未来退出的重要渠道之一。
同时,从退出层面来考虑,新三板公司因信息披露更透明,更容易被其他投资机构“看上”,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机会也更大,这都给PE们创造了良好的退出机会。以前,PE们普遍将IPO视为退出的主渠道,因此更看中的是其转板机制,而未来,PE对多元化退出机制的普遍认可,将强化他们对新三板流动性的考察。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IPO暂停已将近一年,证监会财务专项核查也逼退了270家企业,在IPO“退出无门”的情况下,新三板被推上“神坛”,成为成就投资机构财富梦想的有效载体。
此外,前瞻投顾还认为,新三板挂牌公司均是全国各大高新区成长性较好的创新型企业,但目前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并未很好地呈现企业应有的估值。比如去年上半年,挂牌企业平均市盈率仅为18.2倍,而同期中小板、创业板约30倍,单纯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市场估值尚处于低潮,投资机构买入的成本相对较低,未来的获利空间也更大。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穆晓菲:【干货】2025年AI玩具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我国AI玩具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软硬件供应,原材料...[详细]
- 成招荣: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材料中游产品市场现状
- 李佩娟:重磅!2023年中国及31省市农业机械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 吴小燕:【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游戏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 刘帅: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代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何乐:预见2025:《2025年中国电感器件行业全景图谱》
- 宁凯亮:2025年全球光纤连接器市场现状分析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55.6亿美元【组图】
- 柯素芳:【干货】售电公司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 何乐:2025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三大赛道品牌商核心技术各异【组图】
- 刘海晶: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粉末冶金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