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26日

“多头”强势抢滩 猛攻新三板

 2013-09-25 11:19:37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尽管新三板全国扩容还未尘埃落定,但对于市场的各方参与机构来说,“新三板”这一“新蓝海”的抢滩行动已经开始。

(《资本前瞻》记者 肖青)曾成功参与多家新三板公司挂牌工作的深圳市前瞻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瞻投顾”)认为,基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要求,作为当下场外市场的主力军,新三板的业务量和利润率在未来几年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个空间,除了可以支撑数千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诉求外,足以吸引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强势抢滩。

投行:挂牌+融资+做市商+直投+IPO

券商投行对新三板的态度十分微妙。在去年由中关村扩容至天津、武汉、上海4个高新区以前,新三板几乎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无论是大型券商还是中小型券商,主要精力都放在IPO业务上,新三板基本是无人问津。

但随着扩容试点的不断深入,以及IPO市场的持续萎缩,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瞄准新三板的商机,纷纷投入到这个过去备受冷落的战场,不仅频频穿梭于高新园区和企业之间,更是发表乐观研报助推市场升温,成为新三板市场上奔走最为积极的群落之一。

以广发证券为例,从去年开始设立私募融资部,拓展挂牌业务,且挂牌业务与私募融资相结合,兼顾投行业务与投资业务,以期为企业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中信证券的企业融资服务部从今年开始也为打造新三板业务大力招兵买马,从总部到终端营业部、各分公司都成立对口部门从事新三板业务。

于是,一边是大批正待上板的企业,一边是积极奔走的券商,双方迅速打得火热。以至于有媒体报道称,在新三板热潮之下,“企业踩爆券商门槛”。

前瞻投顾的分析认为,新三板市场给券商带来的商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挂牌上市费用:与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动辄上千万的承销费用相比,推荐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转让的费用要低得多,一般在100万元左右,依据项目具体情况和主办券商的不同而上下浮动。加上每个项目周期约3-6个月,券商至少得付出2-3个人的人力成本,因此,利润空间并不大,尤其对于大券商,相对于IPO业务,新三板既费力又不赚钱,这也是新三板长时间被券商冷落的原因之一。

帮助企业做融资的收费: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普遍求资若渴,帮助企业成功融资后提取佣金便是新三板的第二大吸引力所在。

未来的做市商业务:做市商制度是新三板的最大亮点,它能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价问题。而在成熟市场,做市商利润占券商利润的1/3,不过目前该项制度尚未尘埃落定,有乐观者预计,做市商制度可能随着扩容细则一并推出。一旦引入该制度,券商的做市商差价收入将相当诱人。

券商直投业务:一些较早拿到新三板业务资格的券商,如广发、海通、中信等券商,不仅早早觅得先机,进行了大量的项目储备,甚至在项目股改期间就已经通过自有直投公司入股,挂牌后即可寻找机会实现退出,投资回报率也十分客观。

IPO业务:新三板一旦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将为A股中小板、创业板提供充足的后备军,经券商一手辅导培育的一大批优质新三板公司,待转板机制成熟后有望直接转入主板和创业板公开交易,届时,券商也将迎来“二次掘金”的机会。

显然,券商们更为关心的,是新三板可能暴增的业务量如何转变为报表上的正能量。不过,前瞻投顾认为,新三板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具体的盈利模式还需要逐步探索,而在这之前,有备无患总是好的,更何况,在IPO业务不明朗的情况下,券商更需要开拓新的业务渠道以保证稳健经营。

而对于未来,券商们也基本持乐观态度。国信证券分析,未来2-3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有望接近4000家,是沪深两市公司数量的1.5倍,新三板市值约1.2万亿元,约占沪深两市市值的5.3%。

西部证券预计,未来5-10年,主板上市公司数量会达到5000家,而场外市场会达到1万家以上,届时,新三板业务和利润的成长空间肯定会超过主板市场。

企查猫

中信证券则预测,2013-2015年,该公司新三板业务收入将分别达到9.75亿元、43亿元、177亿元,收入贡献占比分别为0.6%、2.1%和6.5%。也就是说,3年内,新三板业务收入占比将和其他创新业务相当。

新三板主办券商业务排行榜前三位(截止8月16日)(数据来源:wind资讯)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