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掀融资热潮 并购与IPO并驾齐驱
2013-08-22 09:28:58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逃离IPO堰塞湖 并购亦为融资良策
试想,若中影、上影这些行业巨头成功登陆A股,插上“资本”的翅膀,对于他们本身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但在市场容量相对有限的前提下,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带来的冲击却是巨大的。这势必会推动行业并购的步伐,让强者更强。
面对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大潮,集体扎堆IPO并不是所有文化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一直以来,上市仍旧是个稀缺资源,尤其在资本市场弱周期内,一方面是IPO堰塞湖迟迟未疏通,另一方面是要同行业巨头并肩争抢IPO,未必有十足的胜出机率。因此,今年以来,文化产业掀起了新一轮并购热潮,尤以网络文化细分领域表现抢眼。
前瞻投顾认为,在近几年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的洪流中,网络文化企业的估值水平相对处于较高点,因此,对于希望借助资本运作的力量实现资产证券化,或者实现快速扩张的创业者来说,并入已上市公司或者行业龙头企业,的确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同质竞争、风险加剧致私募降温
目前IPO候审的40余家文化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有PE&VC的支持。同时,根据投中集团4月底的统计,自2007年IDG中国媒体基金诞生至今,国内累计成立92支文化产业基金,其中36支基金处于开始募资状态,56支基金募资完成(含首轮募集),目前募集完成(含首轮募集)规模达465.56亿元,平均单支基金募资完成规模达8.31亿元。
与火爆的募资状况相比,投资和退出就显得较为逊色,目前投资案例仅披露88起,涉及规模51亿元,退出案例仅3起。
在基金经理们眼里,如今的投资需要更多的理性和更犀利的眼光,于是,他们会就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行业竞争力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对于今年IPO遇阻的几家文化类企业,前瞻投顾分析认为,数字视觉特效、动漫制作等企业的业绩不稳定,无法保证稳健的持续盈利,这对于拟登陆创业板的企业来说是最致命的弱点,这也是北京武神世纪网络技术、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上海炫动传播等企业“终止审查”的原因之一。
就长城影视、东阳青雨影视等影视制作类公司而言,A股目前已经有华谊、光线两家已上市公司,而且市场表现持续领先,想要超越他们,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但拟排队公司在产品及商业模式上并未有太大差异,有严重的同质化嫌疑,因此,资本市场并未给与认同。
同时,版权问题是文化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资产形态。只有在完成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过程之后,才可能进一步将其与一般意义上的资本运用活动对接。但文化产品形成版权的过程无疑就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给企业经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