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小扎熄火,OpenAI系人才回流,还拿下华人AI大牛

分享到:
20 直面派 • 2025-08-29 09:45:56  来源:直面AI E662G0

作者|胡润  伍式 来源|直面AI(ID:faceaibang)

小扎可能真的想不到,自己九位数的年薪对AI大牛们的吸引力,真的比不上OpenAI的文化和愿景。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成立仅两个月,已有多位研究员离职。Avi Verma和Ethan Knight两位“OpenAI系”成员,选择短暂效力Meta后原路返回,Rishabh Agarwal同样迅速离职。而且不光是从OpenAI老员的光速工离职回巢,Meta自己的功勋元老也待不住,被反向挖角跑到OpenAI去了。

于此同时,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NLP领域领军人物陈丹琦被发现疑似加入由前OpenAI CTO Mira Murati创办Thinking Machines Lab。看来不光是OpenAI对于AI高端人才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能够抵抗9位数的薪资诱惑,就连从OpenAI分离出去的团队,同样也继承了OpenAI的魅魔体质,加速“收集”着学术圈和其他公司的精英。

也许多年之后人们回顾大模型时代的硅谷风云时,会把OpenAI和当年的仙童半导体和Paypal放到一起,让它成为一个时代的注脚。

01

Meta:重金抢人难敌“OpenAI系”离心力

今年7月,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高调宣布组建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投入数十亿美元,目标直指前沿通用人工智能,甚至不惜开出九位数的年薪,大张旗鼓地从OpenAI、xAI、谷歌、Anthropic 等竞争对手处招揽顶级AI人才。

据称,Llama大模型发布后,扎克伯格亲自下场,通过邮件和WhatsApp高密度挖角,效仿OpenAI联合创始人Greg Brockman的“猎头战术”。

Meta短时间内从OpenAI、xAI、谷歌、Anthropic等处招揽了50余名核心成员,至少包括13名谷歌AI专家、3名苹果工程师、3名xAI员工、2名Anthropic科学家,人才薪酬包裹总计高达1亿美元。

短短两月内,Meta团队汇聚了一批全球最顶尖的AI研究员,一度被视为行业“梦之队”。当时,Sam Altman 在内部员工备忘录中批评了 Meta 的"挖角行为",评价为"令人反感"。

Sam Altman 在备忘录中提到:"我已经数不清他们试图从我们这里挖走多少人去担任他们的首席科学家。"

但成立仅两个月,团队内部已开始出现动荡,多名知名研究人员相继离职。

曾在OpenAI工作的Ethan Knight、Rishabh Agarwal、Avi Verma都于近日公开宣布离职,其中两人加入Meta不足一月便选择回流曾任职过的OpenAI。

Ethan Knight在其职业初期首先在OpenAI参与了ChatGPT的工作,后从埃隆·马斯克的 xAI 跳槽至 Meta。

以百万美元年薪于四月加入这家科技巨头的 AI 科学家Rishabh Agarwal,首先在Meta从事生成式 AI 项目,后转入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在加入短短五个月后,他现已宣布离职以追逐"另一种形式的冒险"。

1

在Rishabh Agarwal、Ethan Knight之后,是Avi Verma。在特斯拉工作近四年后,Avi Verma于去年六月加入 OpenAI,而后Avi Verma接受了马克·扎克伯格为 Meta 人工智能开出的丰厚邀约,最近宣布辞职并据传同样将重返 OpenAI。

这一波“回头跳槽”,让业界对于Meta新实验室的内部氛围和吸引力产生了不少疑问。与此同时,Meta在AI组织架构上的多轮调整和团队重组,也加剧了人才的不确定感。

“OpenAI系”回流不仅限于技术骨干。Meta AI产品管理总监Chaya Nayak也传出将加盟OpenAI,成为行业又一标志性“跳槽”事件。

可以说,Chaya Nayak也转投OpenAI,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派系的集聚效应。即使Meta拥有庞大资源与市场平台,但在前沿AI研究文化、技术社区归属感、学术自由度等关键维度上,依然难以打破“OpenAI系”科学家的认同边界。

02

陈丹琦疑似加盟Thinking Machines Lab:新锐势力承接“OpenAI系”流向

与此同时,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NLP领域领军人物陈丹琦(Danqi Chen),近期被发现进军工业界。

在Thinking Machines的HuggingFace主页上,陈丹琦的名字赫然出现。其GitHub和Hugging Face等学术主页的邮箱已经切换为“thinkingmachines.ai”——正是由前OpenAI CTO Mira Murati创办的新兴AI实验室Thinking Machines Lab的官方域名。

1

按照该实验室惯常的邮箱命名规则,陈丹琦几乎可以确认已经加入该团队。尽管她的个人主页目前尚未“官宣”,但业界已经将其视作“板上钉钉”的重大人才流动。

Thinking Machines Lab成立于2025年2月,短短几个月内,也已经吸纳了大量前OpenAI员工,目前,Thinking Machines Lab的成员三分之二来自 OpenAI。

专注于前沿多模态AI模型与创新技术。陈丹琦作为全球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顶级学者,其论文总引用数超7.5万,RoBERTa模型研究单篇引用逾3.6万次,在学界和产业界均有巨大影响力。

此次她的“加盟”,无论是全职、兼职还是合作,都将极大增强Thinking Machines Lab的行业号召力,更是“OpenAI系”人才和知识网络在外溢、分化,并通过新兴平台不断壮大的显现。

无论是Meta“抢人”后的集体返流,还是Thinking Machines Lab的迅速吸纳与壮大,背后都呈现出同一股趋势:“OpenAI系”已经成为全球AI领域的重要影响因素。 

事实上,从 OpenAI 出走的前员工,已经造就了多个AI独角兽公司 ,从OpenAI最大的竞争对手Anthropic,到炙手可热的stealth starup:Thinking Machines Lab,Safe Superintelligence,以及在其他赛道上做出不菲成绩上Perplexity。这些公司的创立者都有着OpenAI深度工作经历,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一个基于OpenAI 的技术人员网,这也为他们在业界的深入活动带来了更多便利。

这一群体拥有共同的训练体系、合作文化和技术范式,通过日益壮大的“OpenAI系”网络,扩散、渗透到硅谷几乎所有AI核心创新节点,成为业界格局下的隐形主角。

 参考:

https://www.wired.com/story/researchers-leave-meta-superintelligence-labs-openai/

https://www.financialexpress.com/trending/who-is-avi-verma-after-rishabh-agarwal-another-ai-researcher-at-meta-leaves-to-join-openai/3958644/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直面AI(ID:faceaibang),作者:胡润  伍式 

本文来源直面AI,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27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小扎 OpenAI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