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新开干!
作者|文雨 来源|市值观察
2021年。
40000亿,其中市值过千亿的企业就有19家;这一年,特斯拉股价一飞冲天,马斯克成功登顶全球首富,宁德时代市值则一度突破1.6万亿,成为A股市值仅次于贵州茅台的第二大企业。
01
光伏大转向
2024年,138家光伏上市公司累计亏损超150亿元,同比下降110%,其中有56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高达40%。到今年一季度,中国光伏企业整体负债突破3万亿,其中超70%光伏上市企业的资金净值已是负数。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
TCL中环李东生,晶科能源李仙德,天合光能高纪凡,正泰新能陆川……
7月起通过“冷修”(停产窑炉)或“堵窑口”(限产)等方式减产30%,预计7月玻璃供应量将减少至45GW左右。
7月23日当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N型致密料成交均价分别报4.68万元/吨、4.38万元/吨,与7月初相比均上涨超30%。
24日最新披露,光伏硅片各尺寸产品月内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0%。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明确强调价格不可低于成本价倾销。
7月以来,光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迎来全线反弹,行业终于在被打入冷宫多年后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
02
锂电开新局
7月发布《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要求2028年底80%的中型矿山需达到绿色标准,不符合要求的中小型锂矿企业大概率将被淘汰。
2025财年锂精矿产量下调10万吨至70-74万吨,Liontown等企业也通过减产挺价。与此同时,津巴布韦宣布2027年起禁止锂精矿出口,智利则推进锂产业国有化并计划提交法案限制外资开发。
2025年,原本以为还很遥远的固态电池突然加速发展,一次次刷新预期。
5月,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设计产能0.2GWh,并正式开启装车测试。
6月,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能量密度高达400至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计划于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几乎在同一时间,亿纬锂能也宣布将在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
eVTOL垂直起飞所需的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0-15倍,对应电池的门槛是400Wh/kg,而且飞行过程需要经历起飞、巡航、降落等阶段,电池的瞬间充放电倍率必须在5C以上。这些要求液态锂电池几乎都无法胜任,固态电池却可以轻松拿捏。
1455吨LCE/GWh,是传统锂电池的2.4倍。到2030年,固态电池对锂需求量将达y到55.2万吨LCE,对比之下2024年全球锂资源总需求量也不过只有约115万吨。
GWh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电池设备投资额分别为1.2亿、1.5亿、2.5亿,即便是存量替代设备市场也有翻倍潜力,更何况还是增量替代。设备数量与单设备附加值同时提高,乘数效应下锂电设备的远期规模至少数倍于当下。
5月,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锂电池公司率先启动,股价涨幅最高超70%,到现在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材料公司,以及先导智能等设备公司也都迎来久违的大涨。
03
深蹲再起跳
20年前,中国光伏面临“三头在外”的窘境,随时可能被掐断脖子。但现在,中国企业在各个环节的全球占比已达到80%以上。
20年前,锂电池还是日韩的天下,王传福东渡日本求购锂电设备,对方不仅狮子大开口,还扬言中国人根本造不出锂电池。现在,全球70%以上的动力电池出自中国,别说日本人,连发明锂电池的美国人都直呼内行。
20年前,国产汽车夹缝中求生,不仅在国际市场毫无地位,在国内也只能坐小孩那桌。但现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跑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60天内,政府不断组织座谈并重新修订价格法,所有这些都是新能源改出内卷螺旋的积极信号。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市值观察,作者:文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