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川渝第三城,谁在向绵阳“亮剑”?

分享到:
20 未来城市研究院 • 2024-02-22 18:21:34  来源:未来城市研究院 E2021G0

作者|夏夏 来源|未来城市研究院(ID:gh_e20e6bd98091)

由“一城独大”转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均衡发展格局,四川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

纵观2023年GDP前十省份,四川省成都市首位度高居前列,省内第二位的绵阳与成都差距高达5.47倍。过去,发展成都以提升四川影响力曾是四川的骄傲,但现在这成为了四川谋求更好发展的阻碍。四川正铆足力量改善这一情况,而这正是未来几年的重要机遇。

01

经济副中心,5城新机

过去,四川曾采取“强省会”战略,举全省之力,托成都一城。

全省人口、资源尽数向成都汇集,推动其经济迅速发展,成效显著。成都成为了“新西兰”人民的“白月光”,四川省竞争力也随之提升。

图源:成都发布

时过境迁,弊端凸显。

成都“一城独大”虹吸效应强劲,其他市州难以发展,川内首尾差距不断拉开。在网上,常有川内其他市州的朋友戏称成都为“成都省”“成惯吸”,“怨念”可见一斑。

对于四川这样的人口大省而言,仅有一个成都远远不够。

2018年4月,四川省首次提出构建“一干多支”发展格局,两月后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

2019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更相继出台多个《实施意见》(指《关于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五大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等作出明确指导。

自此,四川正式由“强省会”过渡到“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均衡发展格局,并提出要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明确了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7个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副中心预备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此后5年中,德阳划入成都都市圈退出副中心角逐,乐山因城市势能低,转而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副中心预备役由7城减至5城。

但无论是否还在副中心争夺赛中,每个城市都奋勇争先,探索着自己的发展之路。虽然成都的首位程度尚未得到缓解,但竞争带来的活力,还是让各市州纵向上有了质的飞跃。

2023年,绵阳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宜宾、德阳分别达到3806.64亿元、3014.4亿元;南充、泸州、达州、乐山、凉山5个城市迈入2000亿元的城市。

在此推动下,四川省GDP顺利迈入6万亿俱乐部,年增长率达6%。四川未来想要更进一步,势必进一步打破成都“一城独大”局面,让更多政策、资源向其他市州倾斜。

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的文件也证实了这一点。岁末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相继发布了《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关于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关于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这三份意见明确了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5城的经济副中心地位,5城迎来新的机遇。

02

 新机遇之下,川渝第三城恐有变?

新机遇,完全有可能引发各城市位次变化。

要说过去川渝第三城是谁,绵阳当之无愧。省内GDP4000亿元独此一城,稳坐第三城位置20余年。

为何是绵阳?

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生产力。

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科学城,有着超强科学底色。在过去,绵阳以科学加持产业,以创新驱动发展,最终厚积薄发,通过独特的产业优势,取得了重大经济成就。

其中最耀眼的要数绵阳科技城新区,定位“军工、军民融合和科技创新”,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高地进行冲刺,2023年正式跨入赛迪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十强

通过激活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智能机器人、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绿色环保四大创新产业有序发展。2023年,全区瞪羚企业达6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16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46家;企业研发投入增速434%;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4.75亿元;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

2022年绵阳科技城新区GDP就达到701亿元,占全市GDP19.33%。

根据《关于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2027年,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速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年营业收入突破35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11%。绵阳未来依然会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创造新的辉煌。

绵阳第三城的位置当真不可动摇吗?其实不然,绵阳在未来发展中也存在危机。

最关键的就是区位。

其一,绵阳偏离成渝双核区域主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级重要战略,势必有资源倾斜,也更容易进行产业集群。然从地理位置来看,绵阳相较其他市州很难在此建设中受益,难以享受产业转移及资源倾斜。

其二,绵阳东北部高山林立,难以扩散影响。虽距离成都近,但不是成都空间扩张方向,经济腹地小难以接受到成都大范围产业转移。

绵阳的危机,正是南充、达州的机遇。

从区位上看,南充、达州正处于成渝双核区域主轴,受两地共同辐射,共享成渝基础建设、资源倾斜。

与绵阳相比,南充、达州距离成都、重庆距离适中,既能接受其辐射带动,又有充足的经济腹地,又能与周边地区实现要素流通、资源共享、产业互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空间格局。不止于此,在交通上南充、达州也有着巨大优势。

以南充为例,南充交通可谓四通八达:国道318线贯穿南北,国道212线连接东西,成南、南广(安)、南渝及建设中的南广(元)、南巴高速公路构成密集高速公路网络。达成铁路复线通车后,南充与成都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后,千吨级货轮可上通广元、下达重庆,驶入长江黄金水道,连接长三角。

尤其是南充临江区,地处川东北经济区几何中心,集聚辐射效应较强,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它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承载能力,现在已有现代物流园、 中法农业科技园等国字号园区和南充高新区、高坪航空港经开区、西充经开区等省级园区以及保税物流中心(B型)、四川自贸区南充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开放平台。

而达州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东出北上,达州是必经之地。未来成达万、西达渝双高铁将在达州十字交汇,进一步拉近达州与成渝时空距离;达州运输方式齐全、发展基础较好,在全省交通运输体系中地位尤为突出,未来更被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

而随着成渝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释放的红利更不可低估。“南充达州组团发展”将是抓住这一机遇的着力点。在《关于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中也已经明确:南充达州要携手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此外,南充达州还可依托区域能源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积极对接成渝“双核”产业配套需求。加快打造化工材料、装备制造、食品轻纺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油气化工、硫磷化工等产业耦合发展,与彭州市、重庆市长寿区等石化基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打造西部重要的化工中间品稳链保供基地。

2024年2月,南充市与达州市签订《南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达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推进工业协作发展合作协议》,围绕加强规划对接、强化产业协作、共建科研平台、深化市场拓展、推进园区合作、加大开放力度六大主要任务开展合作。进一步落实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打造。

积极融入成渝都市圈这一国家级战略,南充、达州的未来之路不可低估。

当然,撼动绵阳第三城地位最有力的竞争者还是宜宾。

过去几年,宜宾黑马崛起,悄悄超越德阳这样的老牌工业城,从2016年到2023年,宜宾的GDP从1653亿元飙升至3806亿元,翻了一番有余。惊人增长的背后,是宜宾从“中国酒都”到“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产业跃迁。而这一跃迁,让“宜宾速度”家喻户晓。

“一蓝一绿”替代“一黑一白”为宜宾提供发展加速度。

2023年宜宾“1+4+4”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其中晶硅光伏净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长71.5%、动力电池增长19%、智能终端增长18.5%、酒类增长8%。“一蓝一绿”新兴产业竞相发力,助力宜宾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新格局加快形成。

区位上看,相较于绵阳交通待进一步建设,宜宾已初步构成具备铁路、公路、水运、港口、航空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枢纽。宜宾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向东贯通长江经济带,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港口的重要流通节点,是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南大门”。

针对科技创新能力,宜宾也有充沛后劲向绵阳一战。早在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决策的同年,宜宾就组织编制完成了轨道交通、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和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规划,并正式提出打造宜宾大学城和宜宾科技创新城,补齐了短板。

现在,宜宾市已成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也是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引进工作站7个、产研院13家,建成省级及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37家。并有7所省属本科高校新增入选12个国家级、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在校大学生9万人,在校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生8万人。

相信道路明确,保持住发展势头,宜宾的未来不可限量。而对于泸州来说,宜宾珠玉在前,已探明道路,接下来需要注意的就是产业趋同之下与宜宾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03

川渝第三城之争,更看好谁?

虽然现在绵阳依然保持着领先,但宜宾一直紧紧咬死,两城差距不过200亿元左右;南充、达州虽目前GDP还有些差距,但完全有凭借成渝产业转移扩散红利逆袭上位的可能。

川渝第三城是谁现在还扑朔迷离,但说到底无论未来成渝第三城是谁,都将为四川打破“一城独大”,成渝都市圈进位贡献力量。彼此竞争就有新活力,城市发展更添动能。期待四川经济点、线全面开花,迎来更好的未来!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城市研究院(ID:gh_e20e6bd98091),作者:夏夏 

本文来源未来城市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6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川渝 绵阳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