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90万年薪招不到工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秋刀鱼 来源|ETF进化论(ID:gh_256f08854842)
台积电轰轰烈烈地赴美建厂项目,被美国工人“卡脖子”了。
1
90万年薪招不到工人
据美国媒体报道,台积电在亚利桑纳州的工厂,自2021年4月就开始兴建,目前进入安装精密设备的关键阶段。然而,由于缺乏熟练工人以及美国当地成本等原因,导致进度落后,投产时间不得不从2024年推迟到2025年。
关于招工难,英特尔体会最深。2022年初英特尔宣布,将斥资200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造两座芯片工厂,预计2025年完工后,两座厂能雇佣3000多人,员工平均年薪达到1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6万元)。
英特尔的工厂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以东30分钟车程的地方,这里原来是农地,在浇筑混凝土的项目中,至少需要7000名建筑工人。
令英特尔头疼的是,附近还有不少工程同步在进行,包括希尔顿饭店、俄亥俄州大学医学中心扩建,药企安进(Amgen)的工厂,谷歌和亚马逊数据中心,每个工程项目都在抢能干活的建筑工人。
哥伦布市建筑业委员会负责人表示,现在当地技术纯熟的建筑工人年薪已经涨到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0万元),但还是招不够人。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与制造业相关的建筑支出达到1080亿美元,为有史以来的年度最高值——超过了兴建学校、医疗中心或是办公楼的开支。
新的工厂正在美国城市中心、乡村、沙漠平原和冲浪小镇拔地而起,其中大部分增长都来自电动车电池、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但整个美国制造业都面临招工难,全美制造商协会指出,美国制造业存在着80万人的用人缺口。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美国建筑行业的平均职位空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39.1万,与前一年相比上涨了17%。美国住宅建筑商协会的CEO表示,虽然现在美国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没有人来执行,一个项目准备得再充分,没有人拿铲子也是毫无价值的。
美国工人都去哪了?
首先,年轻人观念变了,甚至对制造业有些偏见,即便是制造芯片这种活儿,很多觉得看起来很无趣。相对而言,美国现在的年轻人要么带着高学历闯荡硅谷,要么更愿意去干强度低、时间灵活的服务业。
其次,心态变了,根据美国商会的调查,28%的受访失业者表示,新冠后,健康比卖力工作更重要,与疫情前相比,美国工人要求工厂提供更好的工资、更好的福利和更灵活的倒班工作。甚至有些人在疫情后直接告别就业市场,宁愿退休也不去上班。
一边是硅谷、华尔街大裁员,另一边俄亥俄州、亚利桑纳州蓝领工人严重缺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现在的美国劳动力短缺,但表示是结构性的。
2
美国半导体行业严重缺人
当地时间7月25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报告警告称,美国将面临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可能难以支持本十年的快速扩张,威胁到为提振芯片行业所作出的努力。
SIA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到203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工作岗位将从目前的约34.5万个增加到约46万个,增幅近11.5万个;如果不采取行动,其中的6.7万个工作岗位可能面临无人可用的风险。
具体来看,出现空缺风险有2.64万个(约39%)技术人员岗位,2.73万个面向学士学位以上的工程师岗位,以及1.34万个计算机科学家岗位。
报告写道,劳动力缺口不仅出现在美国半导体行业之中,清洁能源、医疗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下一代通信、航空航天、汽车和先进制造等也面临类似问题;到2030年,美国预计将新增385万个需要精通技术领域的工作岗位,其中140万个可能无人可用。
SIA表示,没有足够多的美国人学习科学、工程、数学和技术相关科目,获得这些技能的其他国家/地区的人员正在离开,美国没有培养足够的芯片专家,半导体相关领域毕业生数量供不应求。
在美国高校,有超过50%的工程硕士毕业生和60%的博士毕业生的工程师是其他国家/地区的公民,大约80%的硕士毕业生和25%的博士毕业生离开美国,要么是出于自愿,要么是因为移民政策不允许他们留下来。
SIA推测,203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年度总收入将增长到1万亿美元,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SIA首席执行官约翰·纽菲尔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如果我们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整个行业就会摇摇欲坠。
拜登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发放数十亿美元的补贴和税收减免,将就业岗位带回美国,尤其是在半导体等高科技制造业。然而,制造业拼的不仅是资金、技术,还有人。
7月20日,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今年的销售额可能下降10%,计划中的亚利桑那州工厂将无法实现明年开始量产的目标。刘德音称,由于美国当地熟练工人短缺,公司可能不得不从台湾地区临时调入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这将使第一家工厂开始量产的时间推迟到2025年。
3
基金经理谈半导体赛道
ChatGPT席卷全球,市值超500亿美金的美股半导体股票2023年平均涨幅57%,其中龙头英伟达涨220%。
A股市场,芯片、半导体相关ETF在一季度表现较好,1月1日到4月7日涨幅30%,科创芯片ETF更是涨超45%。二季度开启回调,半导体ETF、芯片ETF跌幅近20%。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诺安基金蔡嵩松在半年报里表示,芯片板块二季度表现乏善可陈,主要原因在于两大细分领域芯片设计和芯片设备受制于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以及欧洲日韩等美国盟友的联合打压,但是,之前强调的未来行业依然不变:
1.芯片设计板块:从2021年四季度开启的芯片产业下行周期,随着疫情落下帷幕,目前基本处于低位区间。产业端一季度库存水平接近正常,各厂商二季度毛利率水平见底。伴随着疫后经济恢复,未来需求端将对设计板块持续拉动。同时我们应该觉察到,随着ChatGPT的问世,人工智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将影响几乎我们所有的行业,或将成为未来最强的产业趋势。海外引领,从算法大模型持续迭代,到各种应用接入AI,再到算力芯片的突飞猛进,产业进展迅速。而算力几何级的增长和边缘侧硬件的拉动,都是未来芯片需求的重要增长。新需求将让芯片周期拐点提前到来。
2.芯片设备材料EDA: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的制裁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暨2022年10月7日美国半导体出口新法案对我国晶圆厂极限施压之后,进一步的制裁已经乏善可陈。国内晶圆代工厂一方面加速扩产成熟制程,另一方面在国内设备厂商的配合下,继续研发攻克先进制程。虽然美国的制裁对我国先进制程的扩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另外一个角度看,芯片设备的国产化率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在全球晶圆扩产处于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对设备材料EDA板块的拉动,很可能会超预期。
景顺长城基金杨瑞文在半年报里直言:
1.半导体制造是全球最复杂、最高科技的产业之一,但它的技术演进大部分时候并不属于颠覆式创新,更多的是微创新,需要对工艺和细节不断的深耕、攻坚和打磨;半导体的规模和技术工艺的积淀很重要,在过去没有限制的时候,客户更多考虑的是价格、配套和质量稳定性,那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连试用机会都没有。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机会意味着没有迭代和进步。温水煮青蛙,最终结局不言而喻。制裁和打压并不是洪水猛兽,更重要是唤醒了所有中国企业自主可控的动力。当我们的企业有了机会,一切皆为可能。我们拥有天量的工程师,我们足够的吃苦耐劳,只要下游肯给机会,假以时日,就一定能做好这个产业。
3.回顾半导体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以华人为代表的东亚人在半导体领域是具有统治力的影响,半导体的制造中心从欧美转移到中国也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究其原因还是半导体的制造是一项非常辛苦的活,长期穿着防护服,身上不能带通信设备,上班如坐牢一样各种限制,因此,做好半导体制造需要很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很高的纪律性,这是东亚人所具备的特质。
4.从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的良率就比美国本土高一截,美国半导体工厂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了整个半导体制造从欧美向亚太转移。即便是现存的美国本土工厂的工程师也是以华人为主,即使不考虑制造环节,无论芯片设计环节还是EDA软件,这些环节的龙头公司也大部分都是华人掌舵,我们深信中国人有做好半导体的天赋和能力。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ETF进化论(ID:gh_256f08854842),作者:秋刀鱼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