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0强看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
今年,中国有 106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而在13年前,仅有11家中国企业上榜。 在某种意义上这标志着本世纪初国家制定的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家战略。这份榜单反映了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中国企业上榜的数量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更加相称。
国有企业的崛起与中国经济的崛起也具有一致性,反映了中国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一种互动关系。中国国有企业占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和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都是按汇率法计算。数据表明,这两个比重都是呈上升趋势,两者还有趋同趋势,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大舞台”会产生出“时势造英雄”的效应,即中国崛起大势造就中国大企业,造就中国民族英雄。特别是在2015年,中国国有企业占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已超过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可以预见,两者将继续保持同步迅速上升的趋势。如果按照我们对于2020年中国占世界GDP总量的预测,即中国届时将超过美国GDP,那么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将超过美国,其中各类国有企业将超过100家。
而與中國企業的快速增長相比,美國上榜公司數量在從2002年以來連續10年的縮水后,美国穩住陣腳,共計128家企業上榜,與去年剛好持平。中美较量将是大企业 的 较量。
对国有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意味着首先要把国有企业做大,并在做大的基础上再做强做优。 当然,大是手段,是途径,强与优是目的,是我们的梦想。
先大起来,这是不容置疑的选择,有的人总是批“大”,意欲何为?
阻碍企业变大、变强、变优的“中国因素”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显示中国正在进入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时代,但是大并不意味着强。
就已经上榜的中国大陆公司看,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和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从业绩盈亏来看,全球50家最赚钱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3席,其中工商银行以2014年盈利447.64亿美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在全球亏损最严重的5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4席,且无一例外都是国有企业,其中中国铝业以2014年亏损17.58亿美元成为中国亏损最多的企业。中石化、中石油利润同比也分别下降了30%和17%。当然,总利润比去年减少也是世界性的。今年,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提高至237.2亿美元;总收入达31.2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0.49%;但总利润比去年减少了14.76%,为1.67万亿美元。
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在诸如体制机制、资源整合、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品牌影响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国际化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大而不强,这是中国大企业的尴尬。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多年来一直是大而不强,我认为有四个原因。首先是企业自身的原因,缺乏具有高投资资本收益率商业模式,难以转型升级。其次要归咎于市场化的制度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却迟迟没有跟上。联想、华为今年上升55位 ,很多民营企业则在研发创新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这也是其能完全靠自己实力取得今天成就的重要原因,更使人佩服。
再次,是中国政府目前的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思路。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国企或地方政府的投资和出口拉动。“软预算”约束等问题一直是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心头之痛。由于大企业多集中在投资类的行业领域中,加之对投资资本收益率的忽视,消费迟迟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再之,我国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大量行业的地域性分割。致使我国一直无法形成一个整合而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也是制约企业做强做优,降低中国出现伟大企业几率的重要因素。
中国必须从内部推动市场化的改革,这是中国的企业变为大、强、优的伟大企业的必由之路。这个因素越来越重要了。最近我们期待几年的国企业改革方案将 要出台,便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中国500强企业的路该怎么走
到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与美国可能要相当。但是中国企业与美国500强的差距不小,赶上世界先进企业的发展步伐,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此过程中,中国的企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提高资源整合能力,迅速扩大规模仍是首选要务。在数年之内,加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是越多越好,5年应当增加到130家,超过 美国。
其次,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核心。从盈利模式看,中国上榜公司最多的是资源性企业,主要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资源市场垄断来获取高额利润。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靠此获得的利润属于透支性利润,难以长久。
第三,要加快市场竞争,调整产业结构是关键。中国进入世界前10强的3家公司都是垄断行业的企业,依赖政府力量的惯性作用还在持续,而世界一流企业的壮大主要靠市场打造。
第四,加快品牌建设,提高国际知名度是根本。无论是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还是国家电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世界著名品牌,其80%以上的营业收入是在国内。
第五,建设真正的全球公司是长远大计。优秀的全球性企业有52%的收入来自本土以外的国家,而日本这项比例只有33%,这是日企纷纷跌出500强的重要原因。反观中国企业,即使作为吸金能力最强的工商银行,其境外收入也仅占总收入的5%左右,而不少资源性企业及垄断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则更低。
第六,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水平是基础。我国不少500强企业的业绩不尽如人意。从排名升降来看,与去年10家企业排名下降相比,今年排名下降的中国企业超过20家,其中武钢集团排名出现断崖式下滑,由去年的第310位下降至第500位;五矿集团排名下降65位。神华集团、山西阳泉煤业集团、开滦集团等煤炭企业,中国铝业、首钢集团等冶金企业,华能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等电力企业,排名均出现下降。除了金属行业之外,在上榜的电力企业中,亏损的占了多数。
第七,机械制造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重点。世界前50强的制造业企业并没有中国公司。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仍是亟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第八,关注和发展“新经济”的思路。美国经济则率先从工业基础型转变为高科技型经济,美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即使近年来数量上有所减少,但仍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像戴尔、联邦快递等企业,发展的历史不过几十年。我们注意,内地科技企业中,移动排名第55,与去年持平,电信排名第160,较去年下降6名、联通227;华为排228,联想排231。台湾企业中,鸿海精密位列31名。
第九,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强大动力。美国大公司不会遇到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者的行业是:食品饮料、电子及电子设备、食品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半导体、烟草、计算机软件、建筑和农业机械、家庭及个人用品、互联网服务、管道运输、商业航空、娱乐、食品生产、制药、食品和药品零售、保健及其他。显然,这些行业主要来自竞争性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动力。
第十,加快走出去是做大中国企业的新动力。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经济强大的指标并不是在国内资产规模或者总销售收入,而是企业是否真正具有一个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在全球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