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从500强看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

分享到:
20 李锦 • 2015-07-23 09:53:48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900G0

作为衡量全球大型企业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榜单,《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公布,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和坊间的热烈讨论,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转向了中国企业。

昨晚10点,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新鲜出炉。中国有106家企业入围,连续5年成为除美国外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年增加了16家,去年5家,今年 增加6家 ,如果继续在世界500强中保持这样强劲的发展势头,将在2020年赶上或者超过美国。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快速增长符合历史走势,大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

值得一说的是,中石化排名超越壳牌石油位居次席,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占据榜眼位置,中石化也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企业。中石油和国家电网排名未发生变化,继续位居榜单第4位和第7位。上榜的中国企业的排名大多保持上升态势,其中中粮集团排名上升129位至第272位,上升速度仅次于美国航空集团;招商银行排名由第350位大幅上升至235位。有5家中国内地企业首次上榜,分别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光大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海航集团。我对新华社记者说,上榜企业持续增多、排名普遍提升,说明中国企业在做‘大’的方面仍保持着高歌猛进的良好势头。这说明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这是我强调4年的观点。

大企业时代还体现在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在200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日本分别占有198席和88席;在2015年世界500强中,美日企业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充分证明,中国大企业已经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并且将继续改变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以往由美日主导的局面正在向美中倾斜。

“大企业时代”的六大特征

兼并重组是促成中国进入到了“大企业”时代的重要推手。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154家大企业共并购重组了1111家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持续活跃。在西方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掀起了五次企业兼并浪潮。这五次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每次浪潮的掀起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和资本的集中。现代工业第六次兼并重组浪潮可能由中国大企业带头完成,兼并的主角是中国大企业。在中国,国企显然充当了大企业兼并重组的主力军。今后几年,仍然是重要特征。

“大企业时代”形成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具有六大内在特征:

首先,大企业时代对工业生产组织形式而言,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这些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可能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其次,向世界市场加快发展,进入国际化竞争时期。国际化竞争就是国家大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三,大企业时代对生产力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一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了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一些产业链相关企业合并重组,促进了企业业务链条整合,发挥了协同互补效应;等等。第四,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大企业产生并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适应了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五,兼并重组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形式。第六,与此同时,产生大企业时代的商业模式与文化,宋志平的包容和谐文化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决定企业的命运。稻盛和夫与宋志平,是仅有的同为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领袖,他们都有一种文化在支撑,他们为“大企业时代”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依据。

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成名作《经济学》中说“美国的事业是企业”,那么,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的意义是什么呢?

企业强则国家强,中国的事业也是企业。大企业承担着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德国西门子与美国通用电气、日本的小松机械与美国的卡特彼勒、法国施奈德与瑞士ABB、美国通用汽车与日本丰田,无一例外地体现出代表国家竞争力的大企业之角逐。这几年,中石油、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在美国的困境,都说明这种大国之间竞争的残酷性。

企业的崛起与国家经济的崛起具有一致性。世界500强是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标志。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各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和国家的经济实力排名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是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六个国家,同时也是在GDP世界排名中最靠前的六个国家。在2015年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新上榜的公司中,中国新上榜公司的数量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中仍然 排在第一位。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连续第12年增加,而仅仅在4年多前,中国的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富》杂志发布的结果更是为此做了注脚。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李锦
新华社高级记者、研究员
91264
关注
59
文章
1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