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开放形势已经形成
旁白:今天汇丰PMI数据出来了,继续不好:
5月份中国制造业态势继续恶化
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49.1,预期49.3,4月终值为48.9。上月数据显示,内需疲弱致使中国制造业环境进一步恶化,稳增长政策亟需加码。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仅48.9,创一年新低,全面低于预期、初值和前值。
旁白:这证明发改委近期近乎发疯的推出基建项目,是有原因的,再不想办法,今年7%的维稳任务,年终真的靠统计局同志帮忙啦:
发改委再推4500亿投资项目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官网公布的信息,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南京、南昌、呼和浩特这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为2151.91亿元。5月1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通辽连接京沈客专快速铁路、徐州至淮安至盐城铁路、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以及南宁和成都的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这6大项目总投资2435.77亿元。至此,在短短的三天内,国家发改委一共批复了4587.68亿元投资,凸显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明显的稳增长意图。
旁白:问题还是老问题,钱从何来?肯定最后落在地方政府财政与市场头上,所以地方债务置换的动作,是马上落实不含糊:
10省份进入地方债发行程序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财政厅分别下发了关于组建政府债券承销团的通知,其中山西省财政厅以“特急”的方式下达通知,两地均要求报名承销团的机构在5月11日前将申请材料送至财政厅。此前,已有江苏、重庆、安徽、贵州、新疆、天津、河北、山东等8省市自治区公布了2015年首批一般债券发行额度及期限,加上最新的省份,至少已有十省份进入地方债券发行程序。
白:这地方债,谁来买?简单说,之前谁借钱给他们,现在就谁来买他们发行的债券,看看下面:
中国QE渐行渐近
5月上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三部委特急下发了一份文件。这份名为《关于2015年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要高度重视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工作,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由地方财政部门与特定债权人按市场化原则协商开展。所谓“定向承销”,是指地方政府面向存量债务中特定债权人,采取薄记建档方式发行地方债,用以置换本地区地方政府相应的存量债务。换句话说,哪个银行借给地方政府的债务,就去找哪个银行定向发行置换债券,“自己的孩子自己抱”。中信建投宏观债券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认为,置换债券本质是地方政府债,不应该超过政策性金融债,不能低于国债。“这样一来,如果将来央行放宽资金、给金融机构定向贷款需要质押品时,地方债就可以作为合格抵押品。”这一条,也同样出现在上述通知里。《通知》规定,允许地方债纳入中央国库和试点地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抵(质)押品范围,纳入中国央行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的抵押品范围。“今年很多债务到期,需要银行和地方政府协商,做完这些,后面还可能需要央行的配合,要么降准,要么进行其他定向再贷款。”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版QE(量化宽松)正随着地方债务集中偿还日期的临近,一步步走来。
旁白:这批地方债落地之后,基本上就是中国版本的QE,这没说的。叫法上或有不同,但实质还是那么回事。“偷”难道真的不是“窃”么?但以上其实不是最重要,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战略性顶层设计是否有大动作。事实是,大领导深谋远虑,经济政策是救急救穷一把抓,非市场人士所言“稳增长压倒改革”。昨天有媒体报道,中投搞海外基金刺激国内企业走出去,今天再次确认了:
中投海外已开始运作
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20日在《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发布会上透露,我国将通过各类基金加大股权投资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目前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设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的方案已经获得批准,公司已初步开始运作。顾大伟表示,我国将通过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拉基金、中阿基金等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我国正与哈萨克斯坦研究建立中哈产能合作专门基金,规模可能在60亿美元左右。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说,发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用,设立业务覆盖全球的股权投资公司。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等作用,以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记者从中投公司了解到,中投海外已于今年初成立,初期注资规模50亿美元,由中投公司出资,未来中投海外可通过多种资金补充方式扩大资金规模。中投海外专注于开展直接投资活动,尤其侧重于基础设施、农林牧渔等长期资产的财务性直接投资,与中投国际、汇金公司一起构成中投公司的三大子公司。
旁白:这就是给中国高端制造行业企业——主要是央企,输血打气用的。昨天李克强到了巴西,签订了500多亿美元的单子,今天又出消息,李中堂要到哥伦比亚,目的都一样,大领导亲自出马搞定大单子,这之后都有中投海外的资金做子弹,供央企海外运作用。不是说中国制造业指数持续下滑么?国内需求萎缩,那么就到国际市场输出过剩产能。这不是拿嘴说的,是拿中国外储真金白银去运作的。而国内经济还是靠产业升级,靠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来解决,京津冀一体化是个大动作,下面又来一个新的: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
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只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即可对外公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相关的11个省市,设定了发展的具体目标。据澎湃新闻报道,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安徽、江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市,陆续公布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相比《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内容更具可操作性,是《指导意见》的“落地”,内容会有很多,除了交通、基建,还会涉及产业分工、机制体制协调、人才和旅游等等。11省市的定位将继续延续《指导意见》中按照区域位置划分的定位:以上海为龙头,“三大两小”的城市群配置。
旁白:所谓区域一体化,是经济结构调整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而已,各个城市区域之间,行业分工不断细化,最后表现为经济效益提升。这个过程是长期的,而且是个开放的过程。如果人流物流资金流不能畅通,那么区域调整也无从说起。区域结构调整如此,行业调整也是如此:
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即将独立上市
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今年六月份、七月份油气改革的初步方案会出台,并征求大家的意见。按照计划,到年底会有一个最终的方案出来。另外,业内人士表示有可能拆分中石油、中石化的油气管道输送业务,成立独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但时间表待定,这一切都意味着油气改革将全面提速。据证券日报5月21日消息,在5月15日中国能源网召开的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上,有参与油气改革方案制定的人士表示,今年年中六月份或七月份应该有初步的方案出台,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按照计划,到年底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最终的方案出来。后面落实的细则也很多,也不要期望太高,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长期从试点开始的过程,包括监管的能力,一下子放开,没有监管能力会出现很多问题。目标要清楚,路径也要可操作。有消息称,新一轮油气总体改革的思路涉及石油天然气上中下游各领域的市场准入和价格放开,包括拆除各种隐性的政策准入壁垒和管制壁垒,允许各种不同性质的资本和企业进入,同时伴随以主要油企在不同领域里的分拆和重组。
旁白:这消息证明央企搞混合制改革,不是分拆那么简单,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行业开放,提升经济效率。其他央企的改革动作大致类似,至于捆绑组合在一起的巨无霸企业,也是为了走出去包工程,要个好价钱,不是为了抬高准入门槛搞行业垄断的。所以说,开放,是大格局大背景,是主旋律,其他都是插曲。而金融业开放,是中国开放中的重中之重,中金梁红的看法很独到,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被纳入SDR是关键:
中金梁红:加入后SDR后的中国金融自由化不可逆
加入SDR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IMF和官方机构的背书,既是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的认可,也有利于增强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SDR货币通常被视为避险货币,获得此地位无疑将增加国际范围内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人民币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旨在为人民币加入SDR创造条件而出台的政策措施,将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开放,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入SDR的努力将转化为不可逆的金融自由化过程,迫使中国金融业直面竞争和提高效率。如果处理得当,加入SDR对中国金融业的推动性影响堪比当年加入WTO对实体经济、尤其出口部门的促进作用。
旁白:但是加入SDR,也是有条件的,就好比当年加入WTO一样,你得真搞全面开放,不能搞小动作,所以金融行业一系列管制,将会全面取消,包括利率汇率管制,尤其是利率管制:
利率市场化
中国央行最近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从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而贷款利率则在2013年7月份就已经完全放开。我们预计中国将通过发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也不排除央行下半年彻底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可能性。利率管制是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一个技术障碍。SDR的利率是在各篮子货币具有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利率的基础上加权平均而形成的。目前各篮子货币的参考利率主要是发行经济体三个月期限的国债收益率(欧元利率是基于评级AA以上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债)。中国三个月期限的国债交易很不活跃,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利率。我们认为,三个月期限的SHIBOR利率可能充当人民币的SDR参考利率。相应地,中国的货币市场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正如我们所强调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一个消除人民币跨境使用各种制度障碍的过程,而它的实际使用程度必须由市场力量决定。
每日综述:一项关于全球自由化利弊得失的全球各国群众问卷调查显示,中国人是对外开放认同度最高的,而其他国家老百姓大多数认为,对外开放吃亏。中国决策层与技术官僚也感同身受,认定开放是推动改革的最大动力。所以我们看到习李组合满世界跑,走出去“一带一路”搞推销,自贸区遍地开花“引进来”,一系列动作眼花缭乱,目的就是搞全面开放。至于金融开放,现在看得很清楚了,大领导铁心要搞,为了让人民币被纳入SDR里,甚至不惜砸盘美国国债市场,逼美国人让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全面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