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粮食收储和CPI

分享到:
20 孙晓明 • 2015-02-12 15:07:58  来源:新浪博客 E375G0

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10日上午发布1月份CPI和PPI统计数据,其中CPI同比涨幅只有0.8%,创下5年多来的新低,同时也是2009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1%。食品类价格指数同比下降,三大主粮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指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约占八成。1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气候因素致使鲜菜价格同比下降。二是春节错月因素。三是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7.1和7.3个百分点,导致CPI涨幅回落约0.07个百分点。

《南方周末》报道,2015年中国经济游走在通缩与挤泡沫的窄道之间,2014年12月的CPI和PPI相继跳水,显示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是通缩。还有专家指出,是通货收缩,不是通货紧缩,产能过剩,货币低效,不是钱发的不够,是钱没沉下去,经济疲软,需求不足,产能降不下去,出口不振,都是通胀下降的诱因,还有若个争论,在此不一一列举。

思忖2015粮食市场的趋势,目前稳中有降,打破了春节前粮食价格上涨的定势,有三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经济新常态对粮食生产流通的影响;二是新年小麦、稻谷托市收购价维持上年不变;三是国际国内粮食持续有差,国际粮价继续打压国内粮价,国内进口粮食配额没变,但是走私粮食,主要是大米数量不小。四是中央提出“三农”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目标,农业产业化,适度多形式规模经营,资源节约,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价格,政策资金投入是措施或手段,这是对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概括。

据分析2015年及今后粮食面临三大矛盾,一是,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的矛盾。 二是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的矛盾。 三是适度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与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的矛盾。据海关数据预计,2014年粮食进口量将突破9500万吨,其中大豆进口约7000万吨。

国家已明确2015年小麦、稻谷托市价格维持2014年不变。2014年临储玉米价格也维持2013年的价格不变。这就发出强烈的信号,政策性粮食收储在收紧价格上行区间,2015年度小麦、玉米产需、供求如果年景正常,加之1000亿斤仓容建设可期,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增大,东北等粮食主产区收储矛盾随之缩小,粮食价格很有可能步入下行区间。

当前小麦、玉米稳中有降,不符合往年常态,粮价在春节前一般有上浮,但是2015年受经济疲软、政策市影响,国际国内粮食差价,政策性库存较大,都是粮食市场的新动态。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日前说,全球粮食市场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产量增,石油价跌,美元强,全球粮油价格大幅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又一次成为国际粮食贸易中的主要矛盾。当前国内粮食市场,整体长期供给偏紧与具体品种阶段性供给过剩的矛盾交织,稳定粮食生产难度加大与粮食价格下行矛盾交织,利用国际粮源满足国内需求与进口粮食冲击国内粮食市场的矛盾交织,预计2015年国内粮食市场继续延续上年走势,政策性收储矛盾和压力很大,会逐步转换成粮价下行。

我赞同尚强民的观点,随着经济的新常态出现,导致粮食有效需求下降,国内外粮价差价很大,2015年新年度粮食生产墒情不错、预期较好,不排除粮价春节后有可能下行,小麦、玉米托市和临储收购2015年维持2014年不变,这也是诱因和信号,不再提高政策性粮食收储价格,引导市场形成粮价,缩小国内外粮价差距。

粮食收储和CPI

在现阶段必须坚持口粮,也就是小麦、稻米最低收购价政策,口粮要实现完全自给,没有对外依存度,不过要改变目前的粮食补贴形式,探索粮食补贴方式或方法,按产量或播种面积可操作性差,最好按农民卖一斤粮,国家给予一斤补贴,改变按承包地给予甚至平均分配粮食补贴的办法,增加各类补贴的准确性或指向性。

中国特殊国情粮情,决定了粮食价格不能也不会由市场完全决定或形成,必须利用两只手,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现货和期货两种实现形式,而托市收购政策就是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结合体。粮价扑朔迷离,粮食目标价格补贴只能用于受国际市场制约的品种,诸如大豆、棉花。小麦、稻谷必须长期坚持最低收购健政策。

时间和实践已经证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管用,效果良好,不是象有些所谓的专家或企业说得一无是处,扭曲市场,粮食目标价格补贴可操作性差,短时期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粮食市场和价格绝不会一蹴而就,单纯由市场起决定作用,是无稽之谈,必须两只手都要用,托市收购必须长期坚持,只不过在收储主体和监管方面加以完善。

小麦托市绝不是所谓的脱市,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将粮价下行时粮食托底托住粮价的功劳,丢掷一边,把小麦托市收购说得一无是处,扭曲价格,背离商品属性,简直是夸大其词,粮价一路走来,稳中有升的态势,说明小麦托市没有扭曲价格,是随着成本增加的自然上升,有资料显示,农业种植成本持续增加,种粮仍然赔钱,那种“不能再提保护或增加种粮农民收益”的论调,纯属胡言乱语,纸上谈兵。

2015年加快完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一是继续适度提高粮食价格,二是把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管理主体,委托中储粮和地方粮企收购,实行收购资金分贷分还,建立健全各级粮食交易中心,托市粮进场交易,避免出库难等利益纠结违规现象发生。

加快实施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进度,建议农产品目标价格试点仅限于棉花和大豆,小麦、稻米主粮品种近年不宜采用,一是目标价格确定,要综合考量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有一定的利益空间,参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现货、期货两个市场。所采集的市场价格,可以是个动态数字,即分为采价期(集中上市期),或市场期,两个平均价格,因为本身价格在采价期或其他时间段就有动态变化,如棉花在当年9——11月一个平均价格,其他时间是另外一个平均价格,大豆亦然,分两个时间段予以补贴。

目标价格补贴对象要真正落在种粮农民手中,要考虑土地流转,也要把补贴发到租种者手中,补贴范围综合农产品播种面积和交售数量,也就是按粮食播种面积和卖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或供销部门的数量,即在启动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时,参照粮食或农产品播种面积、产量,农民或农场主卖一斤粮食、棉花,由国家给一斤补贴,具体操作由地方国有粮食、供销企业实施。

最后说,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对稻米、小麦实施,要慎之又慎,目前要改革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探索粮食补贴与出售商品粮挂钩政策,鼓励种粮卖粮,积极探讨粮食补贴与价格形成脱钩的政策,逐步引导市场形成价格,在中国特殊国情下,不能对粮价撒手不管,完全交由市场形成粮价,政府要及时准确出手,否则非乱不可。

2015年国内粮油市场需要再平衡,因为内外压力很大,产量的压力,库存的压力,需求不旺的压力,国际油价下降的压力,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我们无从知道压力有多大,下行区间有几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国内粮油供求新状况越来越来清晰,需要重新调整政策,从粮食生产调整开始,供求的调整努力用市场无形的手来发力,其目的是稳定粮食产量,保护农民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利益。

粮食收储遇到经济疲软、需求不足、国内价格承受国际粮价的挤压,以及库存偏高、财政负担较重的矛盾和困难,一方面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提质增效,保供稳价,另一方面加快粮食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可以扩充到玉米,改善粮食托市和临储政策,改种粮补贴为卖粮补贴,农民卖一斤粮食,按托市价和市场价的差价,补贴一斤,这主要指小麦、稻谷。加快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扩大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利用中央、地方储备粮轮换和增储来调控粮价和市场。

本文来源新浪博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粮食收储 CPI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孙晓明
资深媒体撰稿人
90837
关注
1
文章
405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