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批量问世面临两大挑战
存款保险制度或带来冲击
众所周知,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保障银行业的平稳运行,当前有必要关注的问题是存款保险制度推出的初期是否会对小银行带来冲击。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客户存款在银行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会按不超过最高赔付额进行赔付。我国虽然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但根据现有的状况分析,最高赔付额可能定在50万元人民币,姑且认为是5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银行倒闭后,超过50万元就不予赔付。这样的制度一旦推出,在一定阶段内,自主经营为主、资本实力较弱和缺乏品牌形象的小银行可能会遭受存款搬家的压力。
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初期,为规避风险,大额存款储户很可能会把超过50万元的部分转移出去。按照一般的逻辑,转出的存款还可能转到小银行吗?一旦转出去,就很可能转到较大的银行,因为大银行的资本实力雄厚,政府支持力度相对较大,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倒闭风险相对较小,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状态。还有一种心理状态,即在这家小银行有大量存款,既然要把存款转出去,同时对利率没有太多的敏感性,那就干脆把所有存款都转出去。
当然,也有人可能对利率比较敏感,小银行可以用较高的利率来留住和吸引储户,但这又会带来新风险。存款定价高到什么水平才能把这批储户留住?这无疑对小银行的定价能力又是考验。事实上,虽然小银行的存款利率通常已经比较高,但在存款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又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来稳住存款,否则就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而小银行定价能力通常较弱,存款利率大幅上升可能迅速压缩息差,带来经营风险。在目前市场上,正在经营的小银行已经遇到类似困难,而新生的民营银行更弱,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和经营风险。
尽快完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
从本质上讲,民营银行问世之后面临的上述两大挑战,其它的中小商业银行都难以避免,但民营银行可能遇到的压力更大一些。具体来看,这两大挑战都是银行负债端的挑战,也是商业银行目前遇到各类挑战中最大的挑战。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存款保险制度尽量在民营银行批量推出前落地,这样对新生的中小银行而言,至少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击。因为民营银行面临的是一个陌生全新经营环境,本来存款的竞争压力就很大,再加上存款保险制度冲击,尚未站稳脚跟,又遇到新风浪;二是在民营银行成立初期一定阶段,应适用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待其经营稳定后逐步适用行业平均水平;三是建立民营银行与央行和大型银行之间直接和便利的融资通道,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流动性支持;四是监管部门建立实时监控系统,高度关注民营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提高预警市场波动对小银行带来的冲击;五是尽快完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以及处置机制,以及时处置破产的小银行而不至于对市场带来过大的连锁反应。
总之,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促进更多社会资本进入银行业,改善金融结构,提升银行业经营效率,推动银行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又要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有效控制和防范市场化改革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