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6为何爽约苹果开发者大会?
这两天的新闻上都是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的事情,当然,硬件党在熬夜看完全程之后都说非常失望,说好的iWatch呢?说好的iPhone6呢?说好的新iPad呢?全都不见了。整个苹果发布会除了软件上的革新之外,硬件不见半点影子。
不少果粉大骂坑爹,乔老死后再无苹果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然而,更准确的说,包括苹果、微软在内的IT巨头,原本就没有在暑期公布新品的习惯!仔细观察之后就能发现,通常最重量级的产品公布,都会比较默契的集中在9月份。这几乎是业内不成文的“默契”。
为什么苹果等巨头有这么个不约而同的约定?这里面有点讲究。
在北美,包括IT圈、电影院线在内的多个行业,都有两个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旺季——5月和9月。这种时间定位实际上与相关产业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月5月期间的这一旺季,专业的叫法是“Back To School”——返校季。因为美国学生的暑假较长,大约贯穿整个五至八月。因此返校前需要添置的用品,也大约会在这一时期完成消费。
所以我们看到4月到5月之间,往往是好莱坞各大制片方重金项目进行映前造势宣传的冲刺时段。北美院线将这一时期定义为暑期档,历年的大投资、科幻片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一时段。这其中,恰恰是考虑到正在放假的学生这一主要消费群体的观影偏好。比如今年几部大片——蜘蛛侠、X战警、哥斯拉,几乎都将档期排在了这一期间。而至少过去四年的全球票房冠军,也全部产生于暑期档。
电影如此,其他的产品也大约相仿。实际上,学生所谓的“返校前用品添置”,无非就是衣物和数码产品。因此,暑期档实际上同样成为不少商家发布新品的时点。比如英特尔每年的新平台,都会在这一时期进行普及——重磅出击新品,老产品打折清理库存,这是返校季不变的主题。
看来苹果在这一时点召开开发者大会,同样有一定造势的考虑——暑期档到了,大家快看我!这是WWDC的潜台词,只不过,之所以没有将新品发布会定于暑期,则是为了备战更富潜力的另一个消费旺季——感恩节、圣诞节假期。
这是北美另外一个,甚至可以说是全年最重要的消费旺季——Holiday Season,假日季档期。对比国内,大约可以理解为办年货的意思。特别是对于数码产品而言,假日季的存在显然更加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暑期档的消费群体是学生,假日季的消费群体则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特别是广大中产。
对于苹果来说更是如此,此前有过用户调查显示,25-36岁的消费者比例,占到了所有苹果产品的60%左右,而25岁之下,则大约仅有20%。而假日季的消费,恰恰是兼顾了前者这一主要群体。实际上最终反映出的数字也大约如此——第四季度的销量,通常能够占到全年的一半以上。
苹果习惯性的9月初发布新品,可以说是完美的兼顾了自身的产品特征和假日消费习惯。众所周知的,在新品发布的前一个月,无论消费者的态度是盛赞还是失望,苹果新品总是处于稀缺状态。这种稀缺的饥饿营销,为新产品持续造势,甚至可以与5月份开发者大会希望落空的硬件党需求一同酝酿,直到11月感恩节、12月圣诞节的消费旺季来临。这一时期,市场的呼声达到顶峰,产品的新鲜度又仍然维持在不错的水平。配合库存的全面放开,所有人在假期档购入新品进行体验的疯狂需求,成就了苹果历次营销的神话。
可以说,苹果的新品发布周期设定,是一个市场导向下,最优行为的典型案例,这种行为往大了说,可以看到苹果、微软等国际巨头的工于心计。往小了说,我们同样可以在日常比如“卖煎饼的大妈何时出摊”这种问题上找到相似的答案。
抛开IT等消费领域不谈,不少产业同样会回避这两个假期集中的消费季节。比如熟悉美剧的朋友都会知道,美剧有所谓的休剧期。而几大电视台的传统大剧通常都会回避暑期档,直到9月份之后再重新开播。很多人会以为是休暑假,实际上恰恰是因为暑假期间观众们奔走于旅游、出行、聚会等项目,让传统媒体的收视率受到影响。因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相比之下,一些非主流剧集或者像最近几年大热的《权利的游戏》这种短小精悍的“反传统”剧集,会选择在暑期档进行发布。
这也算是美国特殊消费习惯下的一幕趣闻。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