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事业单位改革只是为了帮财政省钱吗?

分享到:
20 唐钧 • 2014-05-09 09:36:43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809G0

近日里有媒体报道:“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受阻:仅10%职员会被转企业”。报道中说到:“本轮改革的第一步是先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截止时间是2015年底。目前的基本情况是,全国事业单位的划分类别已经基本有了结果,在3100多万的在职事业单位人员中,大约只有10%会被划转至企业。可以预见,未来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负担依然沉重。”

这篇报道传播给受众的信息无疑是一个误导,我们要问一句:难道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要解决“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的问题吗?当然,以上说法并非记者自创,而是来自相关的官员和专家。但你直接直截了当地去问他们,他们一定会忙不迭地矢口否认。

查看国家统计局2012年的统计年鉴,可以看到几个统计数字:“教育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1567万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719万人;以上这两部分人基本上应该都属于事业单位人员的范围,总共是2286万人,要占到前文中提到的事业单位3100万人的74%。

查阅教育部门2012年的统计公报,全国有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还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职员工为170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将近1469万人;查阅卫生部门2012年的统计公报,全国有卫生技术人员66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2万人,注册护士250万人。以上这些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应该基本上属于事业单位的范畴之内,如果以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来计算的话,就是2373万人,要占到前文中提到的事业单位3100万人的77%。

在事业单位中,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事业单位人员是占了大头的。这些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广义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上是人对人的服务。如果我们要把学校和医院当作企业来办,即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那么,最后遭殃的一定是普通老百姓。因为教育和医疗一定会造成专业垄断,我们常说的是“信息不对称”,实际上是“权力不对称”,因为这种专业垄断是得到法律保护的。

2005年,我们提出“医改不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投入太少,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50%以上下降到21世纪初的15%,因此造成了很多问题,这是社会公认的。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就是按国际经验,政府向教育领域和卫生领域的投入,主要应该用在人(专业人员)身上。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应该投在人工成本上,这样才可以使受教育者和病人患者能够“平价地”使用这些社会服务。

至于,原因就是以上说过的,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都是人对人的服务,在这些领域,人的因素第一。如果说要学校和医院靠创收来支付人工成本,那教育和医疗的费用肯定会大涨。同时,在中国,学校和医院的创收只要一开口子,实际上就很难管制。从最近几年的教育产业化、医疗卫生产业化,还有住房产业化、养老产业化中,都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这一点。

在中国,对教育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还有一个特点,大都被规定用来建设学校和医院的硬件,在对专业人员的人工成本的投资上是十分吝啬的,甚至被认为是不应该的。正是这样的认识误区造成了事业单位改革受阻,因为相关的领导可能根本就没有想清楚改革的方向究竟在哪里。的的确确,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医疗制度都必须改革,而且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改革的目标绝不是帮财政省钱。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唐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47235
关注
32
文章
26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