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进军无人机——互联网变现新思路
年初以来,谷歌和脸谱等美国互联网巨头开始频频出手实业,除了提振资本市场,走出了几轮比较明显的题材热潮之外,这在国内很多投资者看来似乎颇为不可理解,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及社交网络提供商,原本就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为何非常默契的将视线锁定在了相关的实业企业之上。
实际上,分析谷歌收购潮,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非常有趣的结论。
其一,也是目前舆论较为关注的重点,谷歌和脸谱对于无人机企业的收购,实际上是认准了互联网第三阶段布局的大潮。何为互联网第三阶段。从整个网络的发展历程来看,微软曾近提出四段论的网络发展历程,前两阶段是信息互联网和搜索互联网,与之对应的就是门户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对应国内的相关企业来看,在互联网的第一阶段,消费者对于信息的渴求催生出了搜狐、新浪、网易等一批门户的发展,而第二阶段,全球范围内百度、谷歌等巨头迅速崛起。而至于第三阶段,则是生活互联网,特征是即使不愿意上网,信息和网络也会迎面而来,在这一时期,电商与移动互联发展。而第四阶段文化互联网,目前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前景。
在第三阶段,目前来看经历了搜索互联网周期的发展,国内百度,国外谷歌的用户群已经基本饱和,如何进一步的扩张企业受众,实际上与网站本身的创新关系不大,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另辟蹊径,从网络覆盖来说,目前全世界仍然有2/3的地区没有网络覆盖。于是谷歌和脸谱实际上就是认准了这些区域。
此前的热气球和无人机恰恰是为了想这些地区进行廉价网络的铺设,避免传统线路等固定投资的负担。如果项目成功,意味着这些巨头将成为全球现有无网络地区的垄断性供应商。并且相比于过去谷歌气球的庞大体积,无人机更加便于操控,如果按照泰坦航空的介绍,其无人机可以达到5年的连续飞行,那么对于谷歌来说,无异于推进网络覆盖计划的一柄利剑。
而这并非是近期收购潮的全部。更重要的问题,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互联网企业要寻求流量套现的新途径。
我们说大数据时代,所有的电商和硬件供应商,实际上都是在寻求流量入口的争夺,而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实际上是掌握着最大的用户数据 。这种局面之下,实际上这些企业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传统的这些企业的流量变现主要是通过广告收入。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些流量最终还是成为商品卖给消费者,那么这些网络巨头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流量进行了贱卖。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些巨头何不自己直接进行产品销售,也就是在这种思路之下,早些时候,脸谱网收购了增强现实企业,谷歌也对车载电子和智能家居产生了兴趣。实际上,这种门户电商化,恰恰就是第三阶段互联网发展的特征所在。
在这种局面之下,谷歌、脸谱在今年年初至今的诸多动作实际上非常容易理解,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巨头看好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样也是再通过这种手段打开自身的发展前景。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