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和沃尔玛是物流公司 或许只是商业模式的差异?
分析评论
原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效率和成本成就沃尔玛、亚马逊和Inditex等公司,因为效率和成本使这些公司在竞争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说物流是这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零售 “优势物流=成功”,如果这个等式成立,那么物流巨头们如德邦、顺丰、天地华宇这些优秀物流公司,要做进入零售业是不是更容易成功?
早在2011年顺丰快递就成立“顺丰商业运营公司”,在深圳试运行,数月后计划于广州再开6家便利店,顺丰的总目标是在全国开设1000家门店。而事实上顺丰这一宏伟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成规模的顺丰便利店出现。
另外据赢商网统计,沃尔玛2013年在中国关闭了14家门店,其中包括两家好又多,涉及江苏、上海、广州、深圳、合肥、浙江、青岛、福建、河南、成都等多个城市,是主流超市中关店最多的。沃尔玛方面去年10月公开表示,2014年拟在中国再关闭20多家业绩不良的门店。从今年3月开始,沃尔玛已经开始了关店的动作,不到三个月已关闭了3家门店。具体关店原因,多数分析评论为:水土不服、扩张过快、网购影响等原因造成的。外部环境对任何一家零售企业都是平等的,沃尔玛物流优势仍在,如果就连沃尔玛坚持不下的话,其它公司也不可能幸免,事实上其它大型链锁零售并没有关闭潮。
笔者曾经参与过一家零售企业的营销策划,对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了调查。品牌、管理、服务、人才、供应链(物流)等多个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多数零售企业管理者认为,品牌重要程度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服务,物流配送排在第三。这一调查结果看似与沃尔玛的“天天低”经营理念有很大出入,其实并不矛盾。企业经营业绩决定于两个方面:收入和成本。如果只有成本控制的方法,而没有增加收入的方法,企业的经营业绩自然不会好,吸引更多的客户提升营业收入和控制成同样重要。顺丰做零售也许在物流配送和运营成本有优势,但如何吸引顾客,提升经营业绩,并不在行。
如果我们用顾客价值让渡体系来分析这一问题会更加清晰。顾客户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购买总成本。顾客户让渡价值是决定顾客购买的DNA,让渡价值越大,购买意愿越强。在购买总成本中,除了购买价格外,售后、便利、时间等都是成本选项。很显然物流成本的降低只是解决了顾客的购买成本(商品价格),但其它成本如何降低,这不是物流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管理、服务来解决。
零售业值价领先和成本领先是两战略方向,不同企业选择不一样。如: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超市“international”店;华润集团旗下的Ole’精品超市;北京华联旗下的“BHG”超市,这些都是高端超市,以提升服务为核心,成本控制降到次要位置。在研究零售业商业模式时发现,如果以“价值主张”为分类型标准,零售业商业可以为成本型商业模式和价值型商业两种。两种模式在价值主张的差异造成核心资源配备上的差异,成本型商业模式以“成本”为核心构建商业生态,物流成为其关键性业务,物流成本控制的好坏决定这类商业模式成败。价值型商业模式,以价值为核心构建商业生态,为顾客提供完美的购物体验,服务成为其关键业务,如何为顾客提供优质完美的服务,是其成败的关键。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