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分级 一二线城市有哪些 对企业有何意义
本次城市级别划分是怎么确定的?
调研对像更具亮点
此次《第一财经周刊》调研对象更加全面,兼顾企业和个体两个层面的愿意。
企业对城市分级意愿
《第一财经周刊》从《财富》500强企业和中国100强企业中抽取了285家大公司进行了走访调查,考察了它们在中国的区域布局和未来的战略重点区域,以及它们对中国城市未来成长性的认识;与大公司密切相关,还调查了银行、房地产、汽车、奢侈品、零售连锁、酒店、快时尚等多个领域的140个一线品牌在全国的城市分布,考察了它们进入的城市数量和开店的数量。企业市场区域布局反应,企业对各个城市重点程度,也反应出企业对城市分级愿意。
个体对城市分级愿意
《第一财经周刊》调查了来自北上广等传统一线城市的1000多名年轻公司人,考察他们在现工作地之外乐意去工作和落户的其它城市,他们的意愿能够反映出这些城市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统计资料更全面
收集整理了400个城市的2012年GDP规模、2012年居民人均收入、《财富》500强企业落户的数量、211高校数量、国际航线的数量、外国使领馆的数量、机场吞吐量等,这些指标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教育资源和经济活跃程度。
一手资料更详尽
对400个城市进行了一线品牌进入密度、一线品牌进入数量、211高校、跨国500强进入数量、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机场吞吐量、大公司进入数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共10项指标的单项排名。
然后,根据以上一手资料和统计资料,进行具体计算:(一线品牌进入密度名次 一线品牌进入数量名次GDP名次年人均收入名次 211高校数量名次)X0.2 (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名次 机场吞吐量名次外国领事馆数量名次国际航线数量名次)X0.8=城市综合商业指数。
很显然这种统计和计算方式比企业自己做要全面得多,科学得多。当然,《第一财经周刊》此次调研目的是为了城市分级,是要找出普遍性规律。对于企业来讲,不可能完全照抄来用。因为决定市场因素更为复杂,不同行业实现情况也很不一样。例如:减肥产品在北方比南方更有市场,我们不可能因为北京市场好,就认为同是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就一定好。但也具现实意义,至少是在同级比较,没有拿北京和武汉比,如果没有这个分级方法,也就没有基础的对比对象。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