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可控核聚变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可控核聚变作为重要未来产业技术攻关 浙、沪、徽、广、川走在全国前列”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安泰科技(000969.SZ),中国广核(003816.SZ),永鼎股份(600105.SH),西部超导(688122.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可控核聚变行业政策历程;政策汇总;政策解读等
1、政策历程图
中国可控核聚变行业政策演变历程,从早期的科技规划与初步布局起步,逐步迈入技术积累与国际合作的新阶段,并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加速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通过“十二年科技规划”开启核聚变研究,1983年制定了“三步走”战略,为后续40年的核能发展指明方向;
1984年,中国建成第一座托卡马克装置,后续通过“863计划”等政策持续支持核聚变技术研究,建成重要装置,并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推动国内核聚变技术与国际接轨。
2021年以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政策对可控核聚变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不仅在科研资金和研发基地建设方面给予保障,还通过专项政策推动其前期研发和工程应用,为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家层面可控核聚变行业政策汇总
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可控核聚变行业发展上集中发力,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强调了对受控核聚变前期研发的支持,并鼓励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提升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聚焦核聚变等未来能源领域,打造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推动相关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此外,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聚变装置分级分类监管要求(征求意见稿)》,针对国内聚变研究装置技术路线和辐射安全风险不同的现状,提出分级分类监管方法,旨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人员安全,适应聚变技术发展的新需求。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规范聚变装置的建设和运营,保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这些政策的协同作用,为可控核聚变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加速了中国在这一前沿能源领域的进步。
——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对可控核聚变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022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指出,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
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是重要的战略支撑。依托我国能源市场空间大、工程实践机会多等优势,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在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小堆及核能综合利用、陆上常规和非常规及海洋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燃气轮机、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创新示范工程。瞄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储能、氢能、新一代核能体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天然气水合物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可控核聚变行业发展的影响解读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工信部在《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
3、各省市层面的政策汇总及解读
——31省市可控核聚变行业政策汇总
中国地方政府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政策制定中,号召国家响应,严格遵照国家要求,针对可控核聚变行业也做出了相应规划,出台新的政策指导其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省市可控核聚变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为加快推动可控核聚变产业的发展,各省市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整体来看,各省市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目标主要是技术攻关,为实现碳达峰和能源安全,推动核聚变能量增益实现工程化突破。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核技术应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核技术应用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核技术应用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核技术应用未来的发展...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