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预见2022:《2022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分享到:
20 李宛卿 • 2022-06-02 14:00:10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4241G1

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中车 (601766)、中铁高新工业(600528)、晋西车轴(600495)和华铁股份(000976)等

本文核心数据: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

行业概况

1、 定义及产品分类

动车组和铁路机车虽然在运行环境、功能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但是其造价成本、生产工艺等有着明显的区别,动车组主要指国内现代新型列车,需要在专门设计、铺设的高速型轨道上行驶。

图表1:铁路机车及动车组定义

根据铁路列车和动车组的类型,其下还有多种型号的细分车辆组成,根据设计、时速进行了多项分类:

图表2: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的制作工艺

2、 产业结构分析

整个铁路行业通常分为“站前工程”,如拆迁及征地、路基、桥涵、隧道、轨道建设等,以及“站后工程”,包括“四电”系统(电力系统、电气化系统、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以及信息系统,还包括车体、车底架、走行部和配套设备等车辆制造装配环节。

铁路机车和动车建造在整个铁路建设中处于产业链下游部分,由车体、车底架、走行部和配套设备组成。

图表3: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产业链概览

行业发展历程:2021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

中国铁路机车制造始于清朝末期。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迎来了高速发展期,2018年中国在高铁自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也使得中国高铁具备100%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再引进任何外来技术合作。2021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已经成为中的名片,甚至走向了全世界。2022年以来,真空管道磁悬浮等技术正在研发,未来将进入超级高铁时代。

图表4:全球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智能信息化成为发展方向

中国轨道交通及机车动车制造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之一,一直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调整)》等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规划了广阔的前景。同时,“十八大”以来,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行业作为典型的以创新为驱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持续受到政策上的支持。

图表5:2015-2022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及相关政策出台概览-1

图表6:2015-2022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及相关政策出台概览-2

行业发展概况:行业总体呈现走高态势

1、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发展特征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目前正处于快发展阶段,发展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判断,即技术手段和企业国际竞争两个维度。技术上,从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到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线路在上海建成,再到时速350公里国产动车组在京津、武广客专上飞驰,中国铁路的综合实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形成了中国高速铁路、中国既有铁路提速、中国高原铁路和中国重载铁路四大特征,尤其是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企业国际竞争方面则是积极对外承包铁路以及机车的制造项目。

图表7: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发展特点

2、 供给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中国铁路机车产量自2017年起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中国铁路机车产量上升,达到1105辆,较2020年增长4.25%。2022年1-3月全国铁路机车产量为195辆,产量同比增长46.6%。

图表8:2016-2022年中国铁路机车产量(单位:辆)

2016-2021年,中国动车组产量波动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动车组产量为1021辆,较2020年有较大的下降,降幅达到50.3%。2022年1-3月,动车组产量为112辆,累计下降-75.5%。

图表9:2016-2022年中国动车组产量(单位:辆)

3、 保有量分析

从铁路机车的保有量看,2016-2021年基本保持稳定,2019年以来,全国铁路机车保有量稳定在2.2万台左右。2021年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7万台。

图表10:2016-2021年中国铁路机车保有量(单位:万台)

国家铁路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2021年,中国动车组保有量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2586标准组增长至2021年的4012标准组,2021年较2020年增长4.8%。

图表11:2016-2021年中国动车组保有量(单位:标准组)

4、 需求分析

从铁路机车及动车组制造行业代表性企业销量看,2020年中国中车销售机车569辆、客车246辆、动车组1897辆、货车3.39万辆、城轨地铁9541辆;2021年公司销售机车744辆,客车1019辆,动车组 1292辆,货车3.37万辆,城轨地铁8045辆。其中,动车组和城轨地铁小时规模分别下降31.89%和15.68%,而机车、客车以及货车大幅增长,分别为30.76%、314.23%以及9841.00%

图表12:2020-2021年中国中车各产品销量分析(单位:辆,万辆,%)

5、 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市场规模

前瞻根据中国中车招标信息、并结合铁路信息技术成本汇总综合统计出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的造价,每台铁路机车的造价在2400万元左右,每个动车组标准组的成本在1.5亿元/组,根据前瞻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市场规模达到11298亿元。

图表13:2016-2021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规模(按保有量)(单位: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 区域竞争

2021年1-12月全国前七省市铁路机车产量排名分别是辽宁省、陕西省、湖南省、四川省、江苏省、山西省、湖北省。其中,辽宁省排名第一位,2021年产量为326辆,位居全国榜首。2021年铁路机车产量超100辆有四个省市,分别是辽宁省、陕西省、湖南省、四川省。

图表14:2021年中国各省市铁路机车产量排名(单位:辆)

2、 企业竞争

从行业内的企业竞争格局来看,中国中车在行业内处于寡头地位,无论业务涵盖范围还是营收的规模优势都首屈一指,产业链更是从铁路机车装备、动车组制造延伸到铁路建设、轨交信息等范围。

图表15:2021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企业市场份额竞争情况(单位:%)

3、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中国铁路机车和动车组产量经历了高峰后短期出现下降趋势。中国铁路机车保有量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动车组保有量稳步提升。行业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并不断调整升级。

从竞争格局看,中国铁路机车以及动车组制造行业企业数量较少,行业参与者主要有中国中车、晋西车轴等,行业集中度较高。

图表16: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业务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及预测

1、 行业发展趋势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中车的龙头地位短期内并不会有明显的被冲击势头,随着我国不断在轨交装备上的投入,核心技术、智能动车和无人驾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铁路机车及动车组细分市场也不断完善,呈现不断精化的趋势。

图表17: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 保有量预测

结合历史数据以及行业规划看,中国铁路机车保有量看短期内将保持稳定。从长期看,中国铁路网络建设仍将朝着完善化发展,中国铁路接车需求量将以较小的速度增长。预期到2027年,中国铁路机车保有量将在2.3万辆左右。

图表18:2022-2027年中国铁路机车保有量预测(单位:万辆)

动车组将朝着智能化、轻量化发展,安全和环保性能不断优化,且注重灵活编组、结合艺术美学等方面设计,还会提供多元化客运功能服务。近年来我国动车组的产量趋于稳定,但我国高速铁路网规模仍在不断扩张,且我国高铁热度不减,预计我国动车组的需求量将会继续增长,到2027年新增动车组需求规模或接近5571标准组。

图表19:2022-2027年中国动车组保有量预测(单位:标准组)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3 q1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李宛卿
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3457742
关注
318
文章
37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